钢铁产业是我国重要的基础产业。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利润总额为75.1亿元,同比由亏转盈。从行业先行指标看,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钢铁物流专业委员会调查发布的4月份钢铁行业PMI为50.6%,连续3个月环比上升。“今年以来,我国经济运行总体保持平稳,为钢铁行业稳运行提供了较好环境。”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党委副书记、副会长兼秘书长姜维表示,一季度钢铁行业生产经营基本稳定,得益于1月份、2月份企业控产较好,效益同比有所改善,为全年向好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效益状况有所改善近期,钢铁行业上市公司纷纷发布一季报。宝钢股份一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24.34亿元,同比增长26.4%;中信特钢实现归母净利润13.84亿元,同比增长1.76%;南钢股份实现归母净利润5.78亿元,同比增长4.42%;华菱钢铁实现归母净利润5.62亿元,同比增长43.55%。南钢股份表示,公司持续推进“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战略,通过产品结构优化提升高端产品占比,推进降本增效等一系列措施,展现出稳健的发展韧性;华菱钢铁表示,将瞄准我国工业用钢领域需求转型升级的方向持续发力,继续巩固和扩大自身在细分领域的竞争优势。“当前,钢铁行业运行总体平稳,进入减量提质发展的新阶段。”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陶青表示,企业效益逐步改善,一季度重点钢铁企业营业成本同比下降9.6%,钢材产品平均销售利润率同比上升0.67个百分点。钢材产品的结构持续优化,建筑用钢筋产量4811万吨,同比下降2.9%;用于制造领域的特厚板、中板、涂层板、镀层板产量同比增长均超10%,合计产量3884万吨;粗钢产量基本保持稳定,全国粗钢产量2.59亿吨,同比微增0.6%。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日前发布的钢铁行业运行情况也显示,一季度重点统计会员钢铁企业利润总额215.83亿元,同比增长1.08倍;平均利润率为1.5%,同比上升0.82个百分点。据了解,一季度钢材价格呈震荡小幅下行态势,原燃料特别是燃料价格同比降幅大于钢价降幅。数据显示,重点统计钢铁企业进口粉矿采购成本同比下降19.26%,国产铁精矿采购成本同比下降17.59%,炼焦煤采购成本同比下降33.32%,冶金焦采购成本同比下降30.26%,喷吹煤采购成本同比下降13.35%,废钢采购成本同比下降15.88%。姜维分析,多数会员企业把握好节奏,提升质效,努力实现效益“开门红”。今年1月份至2月份,企业控产较好,钢铁产量没有出现大幅增长,同期原燃料成本下降没有带动钢价过多下跌,行业运行总体平稳。减污降碳持续推进钢铁行业是绿色发展的重点领域,减污降碳工作持续推进。截至4月20日,共有189家钢铁企业(包括1家球团企业)完成或部分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和评估监测。其中,141家企业全过程完成超低排放改造,涉及粗钢产能约5.91亿吨;47家企业部分完成超低排放改造,涉及产能约1.69亿吨。数据显示,自2022年底“双碳最佳实践能效标杆示范厂”培育启动以来,共有117家企业约6.6亿吨产能参与,宝钢湛江钢铁、首钢京唐、河钢石钢等15家企业已进行极致能效企业或工序标杆示范公示。姜维表示,超低排放改造工程、极致能效工程等的实施,推动我国建成了世界规模最大的清洁钢铁生产体系,钢企环境绩效不断提升。一季度,重点统计钢企累计吨钢综合能耗543千克标准煤,同比下降0.52%;吨钢可比能耗480千克标准煤,同比下降2.1%;吨钢取水量同比下降0.90%;外排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氨氮、悬浮物等污染物排放量同比分别下降10.07%、10.84%、14.82%;吨钢二氧化硫、吨钢颗粒物、吨钢氮氧化物排放量同比分别下降11.68%、3.27%、12.78%。今年3月份,生态环境部印发《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工作方案》,3个行业被正式纳入全国碳市场。这是自2021年电力行业被首批纳入后,碳市场首次扩围。中钢协副秘书长兼科技环保部主任冯超表示,此次扩围充分考虑了钢铁行业的现状和钢铁行业纳入碳交易市场计算方法的复杂性,通过碳配额从“保量分配”向“提质控量”的演进,既避免短期内对行业造成过度冲击,又为技术升级预留转型窗口期。稳中求进提升质效当前,钢铁行业处于深度调整期,面临供给强于需求、出口形势严峻等困难和挑战,持续推动行业运行向稳向好仍需付出艰苦努力。“3月份以来,钢铁供给较快增长,打破了来之不易且十分脆弱的市场供需动态平衡,钢材价格持续下行,市场供大于求的态势未改变,行业自律仍需加强。”姜维提醒。中物联钢铁物流专委会主任潘富杰认为,4月份钢铁行业呈现需求回暖、供给加速、价格承压的特征,钢铁PMI时隔4个月重回扩张区间,生产活动与钢厂接单同步回暖,折射政策效能逐步显现。接下来需关注生产端过快释放对价格弹性的制约,以及外贸环境变化对需求的扰动,行业修复持续性仍有待观察。业界普遍认为,今年一季度钢企总体经营出现大幅改善是建立在去年基数较低的基础上。目前,行业总体效益仍处于近年来偏低水平,行业销售利润率低于工业平均水平。钢企仍须整体把握好生产节奏,把工作重心放在提升经营质效上。为着力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钢铁行业规范条件(2025年版)》,不仅基础指标要求全面提升,还围绕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高效化、安全化、特色化等发展方向,设立“引领型”评价指标。以高端化为例,从科研、质量、专利、标准等维度对企业开展综合评价,以此衡量企业高端化发展水平,明确发展优势和弱项,为企业进一步改造提升明确方向。“依托基础指标和引领指标评价体系,树立‘规范企业’和‘引领型规范企业’标杆,通过对钢铁企业分级分类管理,引导企业对标先进,转型升级,全面提升行业发展水平。”陶青表示。
2025年05月20日
0 次
0 次
一季度,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生产增长较快,出口保持增长,效益稳步改善,投资持续快速,行业整体发展态势良好。一、生产增长较快一季度,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5%,增速分别比同期工业、高技术制造业高5个和1.8个百分点。3月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1%。主要产品中,微型计算机设备产量7956万台,同比增长7.5%;集成电路产量1095亿块,同比增长6.0%;智能手机产量2.74亿台,同比下降1.1%。二、出口保持增长一季度,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累计实现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7.1%,较1—2月提高1.2个百分点。3月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8.6%。据海关统计,一季度,我国出口笔记本电脑3335万台,同比增长3.2%;出口电视机2356万台,同比增长4.1%;出口集成电路761亿个,同比增长22%。三、效益稳步改善一季度,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营业收入3.79万亿元,同比增长10.6%;营业成本3.34万亿元,同比增长11.2%;实现利润总额1027亿元,同比增长3.2%;营业收入利润率为2.7%,较1—2月提高1个百分点。3月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营业收入1.46万亿元,同比增长13%。四、投资保持快速一季度,电子信息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5%,较1—2月提高0.9个百分点,比同期工业投资增速低1.5个百分点,比同期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速高4个百分点。五、区域营收略有分化一季度,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东部地区实现营业收入26911亿元,同比增长12.9%;中部地区实现营业收入6170亿元,同比增长11.1%;西部地区实现营业收入4586亿元,同比下降1.3%;东北地区实现营业收入206亿元,同比增长4.3%。(注:1.文中统计数据除注明外,其余均为国家统计局数据或据此测算。2.文中“电子信息制造业”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的“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为同一口径。)
2025年05月20日
0 次
0 次
一、减水剂价格承压,功能型产品逆势增长2025年5月20日,国内聚羧酸减水剂(普通型)主流报价2800-3200元/吨,较年初下跌8%-10%,因房地产项目开工率不足导致需求疲软;而早强型、抗裂型等特种减水剂报价高达6000-8000元/吨,同比上涨5%-8%,受益于基建项目对混凝土耐久性要求提升。速凝剂、膨胀剂等辅助外加剂价格稳定在4500-5500元/吨,因地铁、隧道等地下工程需求刚性支撑。二、需求结构分化与区域竞争需求端,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基建项目(如跨江通道、综合管廊)对高性能外加剂需求旺盛,而中西部房地产项目订单减少30%。供给端,头部企业通过“一站式解决方案”模式提升市场份额,中小企业因技术门槛高企被迫退出。据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协会数据,2025年Q1行业产能利用率仅52%,但功能型外加剂产能利用率超70%。三、成本与政策驱动原料端,环氧乙烷价格受乙烯产能扩张影响下跌12%,降低减水剂生产成本;而萘系减水剂原料工业萘价格因焦化行业限产上涨8%,推动部分企业转向聚羧酸体系。政策层面,交通运输部《公路工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要求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提升50%,倒逼外加剂企业开发低收缩、高抗渗产品。四、技术革新与未来趋势行业正加速向“绿色化、智能化”转型。头部企业通过研发生物基减水剂(如木质素磺酸盐改性产品)、纳米材料复合外加剂实现低碳排放,同时布局混凝土智慧工厂(实时监测外加剂掺量与混凝土性能)。预计2025年下半年,随着“十四五”重大交通项目加速落地,功能型外加剂需求或迎爆发式增长,但中小企业需警惕技术迭代风险。
2025年05月20日
0 次
0 次
一、抛光砖价格内卷,岩板与功能砖逆势突围2025年5月20日,800×800mm抛光砖主流报价25-30元/片,较年初下跌10%-12%,因房地产项目瓷砖采购量减少40%;而600×1200mm岩板报价80-120元/片,同比上涨5%-8%,受益于高端家装和商业空间需求增长。防滑砖、抗菌砖等功能性瓷砖价格稳定在50-70元/片,因适老化改造和医院项目需求旺盛。二、需求结构与区域竞争需求端,华东、华南地区家装市场对大规格岩板需求占比提升至35%,而中西部房地产工程订单减少50%。供给端,广东佛山、福建晋江等产业集群通过“煤改气”“光伏发电”降低碳排放,中小企业因环保成本高企被迫退出。据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数据,2025年Q1行业产能利用率仅55%,但头部企业通过柔性生产线实现“小批量、多品种”生产。三、成本与政策驱动原料端,钾长石、高岭土等陶瓷原料价格受矿山整治影响上涨8%,推高生产成本;而天然气价格因国际LNG供应增加下跌15%,部分缓解成本压力。政策层面,生态环境部《陶瓷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要求氮氧化物排放量下降30%,倒逼企业采用干法制粉、连续球磨等节能技术。四、技术升级与未来趋势行业正加速向“薄型化、数字化”转型。头部企业通过研发3mm超薄岩板、数字喷墨印花技术实现差异化竞争,同时布局陶瓷废渣资源化利用项目(如生产透水砖、发泡陶瓷)。预计2025年下半年,随着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和公共空间适老化改造推进,功能性瓷砖需求或迎快速增长,但中小企业需警惕数字化改造资金压力。
2025年05月20日
0 次
0 次
一、岩棉与聚苯板价格分化,新型材料加速渗透2025年5月20日,国内岩棉板(A级防火,120kg/m³)主流报价450-500元/立方米,较年初上涨3%-5%,主要受环保督察趋严导致部分中小企业停产影响;而普通聚苯板(B1级)报价280-320元/立方米,较去年同期下跌10%,因房地产需求疲软及产能过剩双重压力。值得关注的是,真空绝热板(VIP)、气凝胶毡等新型保温材料价格虽高达1500-2000元/立方米,但在冷链物流、高端建筑领域需求增速超30%。二、供需矛盾与区域差异需求端,北方“煤改电”政策推动农村建筑保温改造,但南方市场因气候特点需求低迷。供给端,华北地区岩棉产能占全国60%,而华东、华南地区依赖长途运输,导致区域价差扩大。据中国绝热节能材料协会数据,2025年Q1行业产能利用率不足55%,中小企业库存积压严重。三、成本与政策驱动原料端,玄武岩矿石价格因矿山整治上涨15%,推高岩棉生产成本;而聚苯乙烯(EPS)原料价格受原油波动影响,但产能过剩导致价格传导不畅。政策层面,《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要求新建建筑节能率提升至75%,倒逼企业向A级防火材料转型。四、技术革新与未来趋势行业正加速向“超薄化、功能化”发展。头部企业通过研发纳米孔气凝胶、相变储能材料等实现差异化竞争,同时布局光伏一体化(BIPV)保温系统。预计2025年下半年,随着老旧小区改造和公共建筑节能改造推进,保温材料需求或迎结构性增长,但中小企业需警惕技术迭代风险。
2025年05月20日
0 次
0 次
一、工程涂料价格疲软,家装涂料逆势微涨2025年5月20日,外墙乳胶漆(工程用)主流报价8-10元/公斤,较年初下跌5%-8%,因房地产项目资金紧张导致采购延迟;而内墙艺术涂料(家装用)报价25-35元/公斤,同比上涨3%-5%,受益于消费升级和环保政策推动。工业防腐涂料领域,氟碳漆、聚氨酯漆价格维持高位(40-60元/公斤),因风电、船舶等高端制造需求旺盛。二、需求结构分化与库存压力需求端,基建项目对普通涂料需求稳定,但房地产精装修比例下降导致工程涂料订单减少。供给端,头部企业通过“油改水”技术升级提升产能利用率,而中小企业因VOCs治理成本高企被迫退出。据中国涂料工业协会统计,2025年Q1行业库存周转天数延长至50天,较去年同期增加10天。三、成本与环保博弈原料端,钛白粉价格受海外矿山减产影响上涨10%,推高涂料生产成本;而乳液、助剂等价格因产能过剩维持低位。政策层面,生态环境部《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方案》要求涂料行业VOCs排放量下降20%,倒逼企业加速水性化、粉末化转型。四、未来趋势与竞争格局行业正加速向“绿色化、功能化”升级。头部企业通过布局光伏反射涂料、抗菌抗病毒涂料等细分市场实现溢价,同时整合供应链降低原料成本。预计2025年下半年,随着“以旧换新”政策落地和绿色建筑标准提升,涂料需求或迎结构性复苏,但中小企业需警惕环保合规风险。
2025年05月20日
0 次
0 次
一、PVC管材价格承压,不锈钢与球墨铸铁管逆势上行2025年5月20日,PVC-U排水管(DN110)主流报价8-10元/米,较年初下跌10%-12%,因房地产需求疲软及原料电石价格下跌;而304不锈钢水管(DN25)报价35-40元/米,同比上涨8%-10%,受益二次供水改造和直饮水工程推进。球墨铸铁管(DN400)报价2800-3000元/吨,因水利、市政工程需求旺盛维持高位。二、需求结构与区域竞争需求端,市政排水、农田水利项目对塑料管材需求稳定,但房地产给排水工程订单减少30%。供给端,华东、华南地区管材产能占全国70%,而西部地区依赖跨区域调运,导致运输成本差异显著。据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数据,2025年Q1行业产能利用率仅58%,中小企业库存积压超3个月。三、成本与政策驱动原料端,PVC树脂价格受电石法产能过剩影响下跌15%,而镍、铬等不锈钢原料价格受国际市场波动影响有限。政策层面,水利部《“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要求新增供水能力290亿立方米,推动大口径输水管材需求;同时,各地“老旧管网改造”政策拉动球墨铸铁管需求。四、技术升级与未来趋势行业正加速向“大口径、长寿命”发展。头部企业通过研发PE-RT II型耐热管、PB-R复合管等新型产品提升竞争力,同时布局智慧管网监测系统。预计2025年下半年,随着国家水网工程和城市更新项目推进,管材需求或迎阶段性增长,但中小企业需警惕技术门槛和资金压力。
2025年05月20日
0 次
0 次
一、浮法玻璃价格持续承压2025年5月20日,国内浮法玻璃市场价格延续弱势下行态势。华北地区5mm白玻主流报价1380-1420元/吨,较月初下跌3%-5%;华东地区价格维持在1500-1550元/吨,但部分企业实际成交价已低于1500元/吨。需求端,房地产竣工面积同比下滑15%,直接拖累建筑玻璃需求,而汽车玻璃、光伏玻璃等深加工领域需求分化明显。二、供需矛盾与库存压力当前浮法玻璃行业面临“产能过剩、需求疲软”的双重困境。据卓创资讯统计,截至5月中旬,全国浮法玻璃在产日熔量17.5万吨,较去年同期增加2%;而样本企业库存总量达6500万重量箱,同比激增35%。尽管部分企业通过冷修减产缓解压力,但新增产能释放导致供需失衡加剧。三、成本与政策博弈原料端纯碱价格波动对玻璃成本影响显著。2025年纯碱现货价格较2024年高点下跌20%,但燃料成本(天然气、石油焦)上涨抵消了部分成本优势。政策层面,房地产“保交楼”政策对竣工端形成短期支撑,但长期需求仍需依赖保障性住房、城市更新等增量市场。四、产业升级与未来趋势行业正加速向高端化、绿色化转型。光伏玻璃产能占比提升至15%,超白玻璃、Low-E玻璃等节能产品需求持续增长。头部企业通过布局光伏产业链、开发BIPV(光伏建筑一体化)产品实现差异化竞争。预计2025年下半年,随着政策落地和库存去化,玻璃价格或逐步企稳,但行业集中度提升仍是长期趋势。
2025年05月20日
0 次
0 次
一、机制砂价格稳中有降,天然砂资源趋紧2025年5月20日,长江流域机制砂(0-5mm)主流报价75-85元/吨,较年初下跌5%-8%;而天然砂(中粗砂)报价120-130元/吨,部分区域因资源枯竭涨幅达10%。需求端,基建项目对骨料需求保持刚性,但房地产项目开工不足导致需求分化。二、区域竞争与产能过剩华东、华南地区因矿山整治和环保限产,骨料供应偏紧,价格维持高位;而华中、西南地区产能扩张过快,价格竞争激烈。据中国砂石协会统计,2025年全国砂石骨料产能利用率不足60%,部分中小企业因成本压力退出市场。三、成本与运输瓶颈砂石骨料成本中,运输费用占比高达40%-50%。长江流域“公转水”政策推动下,水运成本较公路运输降低30%,但部分内陆地区仍依赖公路运输,导致区域价差扩大。此外,矿山开采成本(炸药、柴油)上涨进一步压缩企业利润空间。四、绿色转型与未来趋势行业正加速向规模化、绿色化发展。头部企业通过并购整合扩大市场份额,同时布局尾矿综合利用、机制砂替代天然砂等绿色项目。预计2025年下半年,随着基建项目资金到位率提升,骨料需求或迎来阶段性回暖,但长期需关注环保政策执行力度和资源税改革影响。
2025年05月20日
0 次
0 次
一、沥青基防水卷材价格承压,高分子材料逆势上涨2025年5月20日,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4mm)主流报价15-18元/平方米,较年初下跌8%-10%,主要受原油价格波动和房地产需求疲软影响;而TPO、PVC等高分子防水卷材报价25-30元/平方米,同比上涨5%-8%,受益于绿色建筑政策推动。二、需求结构分化与库存压力防水材料需求呈现“基建支撑、房地产拖累”的特征。高铁、地铁、地下管廊等基建项目对高分子防水材料需求旺盛,而房地产项目因资金紧张导致材料采购延迟。企业库存方面,中小企业库存周转天数延长至45天以上,头部企业通过“以销定产”模式控制风险。三、成本与技术博弈原料端沥青价格波动对沥青基卷材成本影响显著,而高分子材料成本受聚乙烯、聚氯乙烯等石化产品价格影响。技术层面,行业正加速向“绿色化、智能化”转型,自粘型、预铺反粘型等新型防水材料占比提升至30%,施工效率提升30%以上。四、未来趋势与政策驱动政策层面,《建筑与市政工程防水通用规范》实施推动行业技术升级,高分子材料、喷涂速凝橡胶沥青等新型产品需求持续增长。头部企业通过布局光伏屋面、装配式建筑等细分市场实现差异化竞争。预计2025年下半年,随着“十四五”重大项目加速落地,防水材料需求或迎来结构性反弹,但中小企业仍面临技术壁垒和资金压力。
2025年05月20日
0 次
0 次
严卫东赴福建省泉州市厦门市考察
四川达州:抓住数字经济发展机遇,推进实现高质量发展
邵革军赴大竹县调研时强调 坚持干字当头 向新向高而行 为奋力开创达州高质量发展新局面贡献大竹力量
邵革军主持召开专题会议研究交通建设、城镇污水治理、中心城区危旧房改造“三大攻坚行动”有关工作
达州高新区:铸强工业“主引擎” 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宣汉:内外发力 向“智改数转”要效益
达州高新区:锚定全年目标任务 企业生产跑出“加速度”
达州建筑材料行业:创新驱动,绿色引领,构建产业发展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