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20日
0 次
0 次
“当前,钢铁行业处于减量发展与深度转型时期,产业结构性矛盾问题依然突出,产品低端过剩、高端不足,行业节能降碳水平还有较大提升空间。”国家发改委环资司二级巡视员金明红近日在2025(第十六届)钢铁行业节能减排大会上表示,全行业要持续优化产品结构,大力开展节能降碳减煤改造,推动产业提质升级和绿色低碳转型。
当前,我国钢铁行业的节能降碳成果如何,未来该采取哪些措施,才能确保绿色转型之路越走越宽?
近200家钢企完成全流程或部分环节超低排放改造
作为支撑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行业之一,钢铁行业碳排放总量占全国15%左右,是占比最高的制造业,也是实现工业节能降碳的重中之重。
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党委副书记、副会长兼秘书长姜维透露,在超低排放方面,截至今年7月,已有197家钢铁企业完成全流程或部分环节超低排放改造公示,全国6亿吨粗钢产能完成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3.5亿吨粗钢产能完成重点工程改造,上述产能占全国总产能的80%以上。
金明红说,“十四五”以来,我国节能降碳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构建了较为完备的政策制度体系,深入推进重点领域节能降碳,加快推动能源结构绿色低碳转型,不断强化工作基础和能力建设。
“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经验弥足珍贵,一时的改造容易,长期的保持更难。”生态环境部原总工程师、十四届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委员刘炳江表示,应谋划一套更灵活、更可持续的管理体系,用硬标准和软激励“两条腿走路”,确保所有企业在统一规则下公平竞争,让减排成效显著的企业获得实实在在的好处,真正实现“减排即获益”。同时,应从数智监管建立长效机制、创新差异化激励政策、健全标准与技术体系等方面持续发力。
“面对来之不易的超低排放成绩,我们一定要珍惜,持续巩固成果,做到长效保持。同时,还要科学公平对待超低排放工程,重视科技进步,推动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科学治理。”姜维强调,“今后,还要充分研究如何通过技术进步和管理提升,实现企业生产经营和环境保护同频共振。”
纳入碳市场,数据薄弱、碳排放管理能力不足
今年3月,钢铁行业正式纳入全国碳市场。然而,记者注意到,钢铁行业扩围仍面临数据基础薄弱、碳排放管理能力不足、减排与增长平衡等难点。
在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副司长逯世泽看来,碳市场是我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的重要制度创新,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政策工具。
“当前,积极主动适应碳市场,是每个企业必须要付出努力的首要事项。”姜维说,要全面提升应对碳市场基础能力,考虑设立专职碳管理机构,培养专业人才队伍,建立碳管理体系;强化钢铁企业数字化碳管理能力;切实稳步提升碳交易能力和水平;通过碳市场引导作用,激励加快推动低碳技术发展。
针对钢铁行业下一步如何工作开展,逯世泽建议:一是加快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建议早动手、早准备;二是尽快熟悉市场规则,着手制定履约策略,合理控制履约成本;三是全面提升数据质量,核算清楚各工序燃料的输入量和输出量、碳排放情况以及生铁、粗钢等工序产品产量;四是加强企业能力建设,确保各类数据质量控制措施在企业和重点设施层面落实、落细、落地,坚决杜绝数据弄虚作假行为。
据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市场机制研究部室主任刘海燕介绍,全国碳市场允许重点排放单位每年使用不超过应清缴碳排放配额5%的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进行配额清缴抵销,既畅通了履约渠道,也为企业提供了灵活减排路径。
“建议钢铁企业积极参与自愿减排市场,助力企业有效降低履约成本、科学配置碳资产、获取减排贡献收益,加快培育绿色低碳发展新动能。”刘海燕说。
迈向“十五五”,建议形成“协同”新理念
“今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对超低排放A类企业,国家应加大差异化政策,从退补、奖补、产量指标等方面予以支持;而对没有按时完成超低排放改造的企业,应采取相应的惩戒措施,实现公平市场竞争,杜绝劣币驱逐良币,体现国家政策的刚性和严肃性。”姜维说。
绿色转型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超低排放不是终点,而是绿色发展的新起点。当前,我国钢铁行业正处于“双碳”目标与高质量发展的交汇点。
对于如何迈向“十五五”新征程,刘炳江表示,希望钢铁行业继续保持战略定力,持续加大技术创新,探索更多“低碳、零碳”技术路径,在绿色低碳转型中再立新功。
对此,姜维也呼吁,要进一步推动钢铁行业形成“协同”的理念,通过开放、创新、扩圈的方式,聚力加快绿色低碳转型之路的探索与建设。“接下来,要着重开展这三项重点工作:一是更高质量实现超低排放顺利收官,进一步发挥钢铁人的韧性,坚持不懈确保高质量高水平完成收官之年的目标任务;二是进一步推动极致能效工程,助力企业节能降碳、降本增效。通过极致能效工程,持续迭代更新技术清单和能力清单,让清单从纸面快速走向车间;三是全面深入推进低碳转型工作。比如,进一步强化钢铁企业数字化碳管理能力,切实稳步提升碳交易能力和水平;通过碳市场引导作用,激励加快推动低碳技术发展等。”
“相信在政策引领与市场驱动的双向发力下,通过‘政、产、学、研、用’携手同行,中国钢铁行业的绿色低碳之路一定会越走越宽,成为全球绿色制造的标杆。”刘炳江说。(记者 张胜杰)
转自:中国能源报
2025年5月20日陶瓷砖市场价格分化与绿色制造转型
锂材料价格走势分析:供需博弈下的高位震荡
稀土新材料价格分化加剧,政策与需求重塑市场格局
2025年5月20日炼焦煤市场价格动态与产业链传导效应
硅晶圆价格走势分析:供需宽松与政策博弈下的低位徘徊
2025年5月14日煤炭原材料价格分析:供需宽松持续,价格承压下行
2025年中国五金金属市场及国际市场前景分析
PVC(聚氯乙烯)价格窄幅震荡,供需博弈加剧市场分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