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达州立足“2+7”产业园区定位,坚持高标准、高强度、高频次推进招大引强、招新引优,三年落地百亿级工业项目10个,围绕园区发展延链强链,推动工业经济稳中加固、稳中有进、稳中提质。 招大引强 夯实重点产业发展根基 大项目是高质量发展的脊梁,也是园区发展的“生命线”。正原微玻纤作为首批入驻宣汉普光工业园区的项目,近年来依托当地丰富的天然气资源,逐渐成长为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 在正原微玻纤的生产车间,4条生产线正全力运转,赶制一批海外订单。 “公司最近订单数额较大,各个车间都在加班加点进行生产。一季度已完成1.9万余吨的产量。”正原微玻纤有限公司董事长助理孙志敏说。 正原微玻纤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玻璃纤维棉及制品的企业,也是达州市首家获得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荣誉的企业。该公司在宣汉县发展多年,依托雄厚的研发实力,先后创新研发了30余款产品,成功抢占保温隔音棉市场。 以创新谋求发展已成为当今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随着四川省微玻纤新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一批玻璃纤维生产技术的研究攻关,打破了玻璃纤维棉基础材料受制于欧美国家技术垄断和封锁的局面,成为园区企业抢抓新材料赛道的信心所在。 朱世豪是四川省微玻纤新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验室科长,在该研究中心已工作5年,参与了航空用隔音隔热玻璃纤维的研究,亲身经历了从技术受制于人,到打破欧美国家技术垄断和封锁的过程。 据朱世豪介绍,玻纤棉的长短和直径大小直接影响着保温绝热的性能。过去,公司由于缺乏相关技术和工艺,很难将产品用于特殊高端场景。现在通过多年的研究攻关,公司已经掌握了国际先进的高性能超细玻璃纤维生产制造技术,开发出的产品可运用于航空航天和新能源等领域。 招新引优 推动重点产业“建圈强链” 重点项目的引入和技术突破,为相关产业发展提供了基础。如何利用好项目优势,扩大集群发展效应,达州选择在完善园区产业链上下功夫。 作为中国苎麻之乡,大竹县立足资源做文章,这些年通过持续招引,先后引进多个项目入驻,打造产业集群。 为充分利用苎麻资源优势,大竹县引入四川亚缇纺织科技有限公司,依托企业成熟工艺,构建起集苎麻种植、脱胶、纺纱、织布、服装于一体的完整苎麻加工链,吸引6家下游企业入驻园区,形成了完整的苎麻产业链。 四川慕织纺织有限公司生产厂长郑福蓉告诉记者,公司以前最困难的就是原材料采购,因为市场波动的原因,每个月的订单量会出现变化。现在,由于上游企业就在园区,即便临时调整进货量也能马上处理,关键还能节约运输成本。 围绕园区建设发展,大竹县不断完善循环经济产业链条,构建企业内部配套、上下游企业相互关联、不同产品体系企业耦合共生、不同产业企业要素串联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大竹县经济和信息化局副局长徐曦表示,该县将继续实行产业链链长制,推动链主企业对标行业标准,不断提升在产业链、供应链上的地位,积极推动重点产业链“建圈强链”,加快打造一批竞争力突出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和产业新赛道。 创新招商 推动园区实现“企业满园” 重大项目的引入,不仅对达州产业是提升,对于园区发展同样重要。四川达州燃气电站二期工程项目规划新建2台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74万千瓦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机组。建成后,不仅能够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还能完善园区清洁能源的直接供应。 达州实施工业园区高质量发展三年提升行动,完善园区厂房、道路、管网等公共基础设施和职工住房等生活服务设施,引导和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进园区制造业企业“智改数转”,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培育新质生产力。 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副局长吕剑锋表示,下一步,达州将围绕园区重点产业链,创新招商模式,积极探索链主招商、公司招商、基金招商等,推动实现精准招商、招大引强、招新引优。力争到2027年,全市再新招引百亿级项目3个以上、50亿级项目10个以上、10亿级项目60个以上,确保各园区土地建成率达到90%以上,实现“企业满园”。(杨鹰 刘强 毛露唯)
2025年05月12日
0 次
0 次
在经济发展的赛道上,营商环境已成为地区竞争力的关键要素。近年来,达州通过一项项务实举措,重新定义服务的速度与温度,在优化营商环境的道路上大步迈进,成绩斐然,成为投资兴业的热土。 优化服务 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在开江工业园区企业发展服务中心,记者看到,中心内设置有综合服务、自助服务、VIP接待、企业沙龙等功能区,能够为企业提供一口说清、一站导办、一窗受理等服务;同时,还设置有代办专人队伍,为企业提供便捷化的全程代办服务,让企业不出园区就能办成事。 四川领飞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伍凌是开江县企业发展服务中心的“常客”,他所在的企业主要从事热收缩套管、硅树脂玻璃纤维套管等产品研发、生产、销售。最近一段时间,随着市场发展,企业生产经营陷入了瓶颈,让他愁眉不展。在开江县相关部门工作人员“保姆式”服务下,压在伍凌心中的石头终于落了地。 “我们企业经过3年发展,现在想买点地,扩大生产规模,但我们不知道怎么办理,县经信局帮扶干部了解情况后,第一时间来我们企业开展调研,帮助我们制定了建设计划。目前,我们已经完善了相关基础手续,正在做厂房设计,预计下半年可动工建设。”伍凌说。 开江县持续深化政企联动,创新构建“三大机制”、精准发力“六大举措”,为企业发展破除“拦路虎”,架起“连心桥”,在县域内形成“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的生动局面。今年一季度,全县共收集企业难题101个,办结86个,办结率达到85.1%,25家企业获得10.8亿元贷款支持,规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增加7.8%。 开江县工业发展促进中心主任李洪林表示,该县将继续开展干部进企业、解难拼发展攻坚行动,构建起“1+1+1”企业帮扶、县长早餐会周例会、县委书记定期主持沙龙活动三大机制,精准推出“工业原材料超市”等六大务实举措。干部们深入一线,以“钉钉子”精神为企业排忧解难,助力企业突破发展瓶颈。 纾困解难 企业发展添动力增信心 在宝麟创新科技(四川)有限公司精密注塑车间,各类智能生产设备正满负荷运行。2024年6月,企业签约落地大竹经开区,同年11月初试运营。目前,企业拥有千级无尘车间1万平方米、先进的智能化生产设备、完善的检测设备和多条自动化生产线,其生产的智能电表电器、智能穿戴、智能家居等高科技电子产品远销欧美、东南亚、韩国、日本及中东等国家和地区,年产值超亿元。 但在企业开局之初,也曾面临不少困难,对此,公司总经理、来自韩国的张墉洙记忆犹新。他告诉记者,公司刚成立时,没有完善的工作环境和福利制度,大部分当地人不愿意到公司工作,即使来了,许多年轻人也不愿意进车间一线,更愿意到后勤岗位。因为这些原因,导致车间诸多岗位人员不足,产量跟不上客户的需求,公司用工缺口很大。 为了帮助企业招聘到合适的用工人群,大竹县在各大乡镇、广场、园区举办多场招聘会,高效促成返乡农民工园区内稳定就业。同时通过深化校企合作,进一步优化人才发展环境。考虑到企业周边公租房源比较少,当地主管部门经过多方协调,帮助企业分配了职工宿舍。一系列及时有效的纾困举措,如同一束光,照亮了企业前行之路。 “最近几年受国际大环境的影响,很多企业产品市场低迷。我们就组织相关企业参加一些重要的展会,帮助拓展市场。”大竹县经信局企业股负责人袁川说。 “客户订单增加的同时,对我们产品品质的满意度也进一步提升。目前,我们一季度的产值已达到2000多万元,超额完成目标任务的30%。对于公司未来的发展,我们充满了信心。”张墉洙说。 优化营商环境永不止步。大竹县始终坚持以企业需求为导向,通过建立“企业秘书”制度,相关部门主动上门服务,将惠企政策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真金白银,为企业发展增信心、添动能。 对于政务服务改革为企业带来的便利,四川兴竹生物基新材料有限公司宣传部经理毛娟深有感触。她说:“在行政审批手续办理方面,开通绿色通道,审批效率更高。发改、经信、园区管委会等单位积极帮助企业争取项目补贴资金,极大地减轻了我们企业运行的资金负担。” 大竹县经信局副局长徐曦表示,该县将依托全市“企业之家”服务体系,用好用活“一号一网一平台”,坚持开展线上线下助企纾困活动,办急事难事、办贴心事,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兑现承诺 达州成为投资热土 项目审批时限从180天压缩至35天,企业开办“零成本”,群众事身边办、企业事网上办、园区事园区办,一项项举措重新定义达州服务的速度与温度。市委常委会每季度“首末位”汇报机制激励全市工业发展追赶跨越,“双月拉练”月度擂台赛掀起全域比学赶超的奋进浪潮,领导挂包机制推动重大项目建设日新月异。千名干部驻企行动,精准破解发展堵点;工业用地“标准地”供应,实现项目“拿地即开工”;“政银企”联动机制,撬动百亿金融“活水”;产教融合的“巴渠工匠”计划,浇筑工业强市的智力基石。民营经济发展综合评价和营商环境排名全省前列,兑现着达州投资沃土、兴业高地的庄严承诺。 据市经信局企业融资担保科副科长冉茂萍介绍,全市经信系统干部职工秉持贴心为企、服务到家宗旨,围绕企业全生命周期,聚焦要素保障、融资协调、市场开拓等急难愁盼,深入一线解难题,落实政策促发展。去年以来,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困难问题300个,兑现市级工业发展资金9600万元,帮助小微企业协调融资2.2亿元,用实际行动当好“企业娘家人”。(魏磊 郑嘉豪 孙婵)
2025年05月12日
0 次
0 次
一、市场概览2025年5月9日,成都钢材市场延续“弱震荡”格局,建筑钢材受基建托底与房地产低迷博弈影响,价格波动加剧;板材类需求则依赖制造业复苏节奏,呈现结构性分化。螺纹钢(HRB400E 20mm)主流报价3230-3320元/吨,较4月中旬下跌40-60元/吨;热轧卷板(Q235B 4.75mm)报价3440元/吨,月内跌幅20元/吨;冷轧板(SPCC 1.0mm)受家电行业需求疲软拖累,周环比下跌8元/吨至3812元/吨。二、供需矛盾凸显需求端疲软:基建项目资金到位延迟,成渝高铁配套工程采购量下滑12%;房地产新开工面积同比减少18%,中小项目开工滞后。机械制造与汽车产业对中厚板(Q235B、Q355B)需求保持稳定,但家电与轻工业订单量同比下降12%,拖累冷轧板需求。供应端压力:本地钢厂(攀钢、德胜钢铁)复产叠加北方资源渗透,社会库存达85.3万吨(螺纹钢占比60%),创年内新高。成本端铁矿石期货跌破780元/吨,焦炭月跌3.2%,吨钢成本下降80-100元,但钢厂利润压缩至150-200元/吨,短流程电炉企业亏损超150元/吨,减产动力不足。三、区域竞争与替代材料重庆、西安同规格资源报价较成都低30-80元/吨,但物流半径限制实际替代效应。型材市场受铝合金及复合材料挤压,鞍山宝得槽钢36#/40# Q235B报价3600元/吨,较昨日下跌50元/吨,成交清淡。四、政策与国际因素四川环保督查升级导致中小型钢厂产能受限20%,但大型钢企(如攀钢)环保技改完成,供给弹性增强。全球钢铁产能过剩背景下,中国钢材出口同比减少37%,内销压力加剧。五、采购策略建议建筑钢材:关注螺纹钢3210-3250元/吨价格区间,逢低锁量,与钢厂签订月度框架协议规避价格波动风险。型材采购:优先选择鞍山宝得、八钢等品牌资源,利用区域价差(较华东低100元/吨)优化成本。库存管理:维持“低库存+高频补货”模式,避免冬季北方资源南下冲击。替代材料:对非承重结构部件,考虑使用高强度铝合金或复合材料,降低对钢材的单一依赖。风险预警:密切关注成渝经济圈基建投资计划落地进度,若二季度资金到位超预期,钢材价格或触底反弹;铁矿石期货若跌破750元/吨,钢企减产概率提升,需提前备货应对供应收缩。
2025年05月09日
0 次
0 次
一、市场价格动态5月9日钢管价格指数环比微涨0.2%,焊管价格小幅上涨5元/吨,无缝管价格持稳,镀锌管价格微跌3-5元/吨。主要品种中,4寸焊管(Q235B)唐山资源报价3800元/吨,6寸镀锌管(DN150)成都本地资源报价5050元/吨。二、供需与成本分析需求端:基建及制造业需求疲软,建筑用钢需求相对稳定。机械加工行业用钢需求下滑,但新能源装备(如风电塔筒)对无缝管需求增长,占比提升至15%。供应端:钢坯价格持平,焦炭价格第四轮提降落地,钢厂利润空间扩大,但挺价意愿不足。管坯价格下行抑制钢管涨价空间。成本端:铁矿石、焦炭价格下跌导致吨钢成本下降,但物流成本因川渝地区高速公路差异化收费政策实施后下降3%-5%,部分缓解终端采购压力。三、区域竞争与库存重庆市场焊管价格较成都低30元/吨,昆明市场无缝管价格低20元/吨,资源外流压力加大。主要仓库焊管库存4.5万吨,周环比增加1.8%;无缝管库存3.2万吨,小幅下降2%。四、采购策略建议时机选择:短期焊管价格或震荡趋弱,建议中小项目推迟采购至6月中旬。品种替代:优先选用高频焊管替代螺旋焊管,降低采购成本约80元/吨。产地选择:优先采购本地及周边钢厂资源(如攀钢、达钢),降低物流成本约30元/吨。期货套保:对锁价订单较多的企业,建议通过螺纹钢期货进行基差套保。库存管理:维持安全库存1-1.5个月用量,利用数字化平台动态监控市场库存及价格变化。
2025年05月09日
0 次
0 次
一、核心原材料价格走势铜:受全球经济稳定增长和通信设备需求增加影响,铜价保持高位震荡。稀土元素:高性能磁铁、发光材料需求持续增长,价格受供需关系、环保政策及国际贸易形势影响,呈现震荡调整。半导体材料:集成电路、芯片需求旺盛,价格受技术进步、市场需求及国际贸易形势影响,稳中有升。二、辅助材料市场动态塑料与橡胶:生物基塑料、可降解塑料需求增长,但环保政策导致生产成本上升。化工原料:受原油价格波动影响,部分化工原料价格滞后上涨。三、采购与风险管理建议供应链管理:与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降低采购成本风险。技术创新: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新材料替代传统原材料。多元化采购:开拓多元化原材料来源,降低对单一供应商的依赖。国际合作:通过国际合作降低采购成本,提高原材料供应保障能力。
2025年05月09日
0 次
0 次
一、宏观经济与政策影响全球经济稳定增长推动制造业需求增加,但货币政策、贸易政策及环保政策对原材料价格产生重要影响。二、供需关系与成本结构需求端:新兴行业需求增长,但传统产业需求疲软。供应端:产能扩张与库存调整导致价格波动。成本端:能源、原材料及人工成本上涨推高生产成本。三、市场趋势与风险预警价格波动:原材料价格波动加剧,企业需加强市场预测能力。供应链风险:国际贸易形势复杂多变,供应链稳定性受挑战。环保压力:环保政策趋严,推动行业向绿色、低碳方向转型。四、采购与战略建议优化供应链:通过长期合作协议、战略采购等方式稳定原材料供应。技术创新:推动新材料、新工艺研发,降低对传统原材料的依赖。风险管理:利用期货、期权等金融工具对冲价格波动风险。政策响应:密切关注政策动态,及时调整采购与生产策略。
2025年05月09日
0 次
0 次
一、核心原材料价格动态锂资源:碳酸锂(电池级)市场均价9.8万元/吨,较上月下跌3.2%,主要受南美盐湖提锂产能释放及国内锂云母项目投产影响。氢氧化锂(微粉级)价格持稳于10.2万元/吨,高镍三元电池需求支撑其价格韧性。钴与镍:电解钴价格21.5万元/吨,受刚果(金)钴矿供应恢复及印尼镍铁产能扩张拖累,较年初下跌15%。硫酸镍(电池级)价格2.9万元/吨,因印尼湿法冶炼项目投产,市场供应过剩预期增强。正极材料:磷酸铁锂(LFP)动力型材料报价3.8万元/吨,性价比优势推动其在中低端车型渗透率提升至65%;NCM811三元材料报价13.5万元/吨,高端车型需求稳定,但受镍价下行压力,价格周环比微跌0.7%。二、辅材市场波动与替代趋势负极材料:人造石墨(中端)价格3.2万元/吨,硅基负极材料(掺混10%硅)成本仍高达18万元/吨,仅在4680圆柱电池领域小规模应用。电解液:六氟磷酸锂价格6.5万元/吨,受VC添加剂供应缓解及溶剂价格下跌影响,电解液综合成本下降12%。固态电解质研发加速,但量产仍需3-5年。铜箔与铝箔:6μm锂电铜箔加工费2.8万元/吨,复合铜箔(PET基材)成本较传统铜箔低20%,但良品率不足70%,短期难以大规模替代。三、供应链风险与应对策略资源依赖:中国锂资源对外依存度仍超60%,建议车企通过股权投资、长期协议绑定智利SQM、澳洲Pilbara等海外矿企。技术迭代:钠离子电池材料成本较LFP低30%,宁德时代、中科海钠等企业加速量产,2025年装机量或突破5GWh,建议车企提前布局双技术路线。循环经济:动力电池回收梯次利用市场空间超200亿元,格林美、邦普循环等企业锂回收率超90%,建议车企联合回收企业建立闭环体系。四、采购策略建议战略储备:碳酸锂价格跌破9.5万元/吨时,可建立3个月安全库存,对冲下半年需求旺季涨价风险。区域协同:利用川西锂矿资源优势,与天齐锂业、融捷股份等本地企业共建“锂矿-材料-电池”产业链,降低物流成本15%。技术对冲:通过期货市场对冲镍价波动,在LME镍价低于1.6万美元/吨时建立虚拟库存。替代材料验证:对磷酸锰铁锂、富锂锰基等新型正极材料开展中试验证,2026年后逐步替代部分LFP材料。
2025年05月09日
0 次
0 次
一、大宗原材料价格走势冷轧板:家电用SPCC 1.0mm冷轧板均价3812元/吨,较上月下跌2.1%,受房地产竣工面积同比下降18%拖累,空调、冰箱需求疲软。塑料粒子:ABS(奇美PA-757)报价1.28万元/吨,较年初上涨8%,因苯乙烯单体供应紧张;HIPS(台湾台化5140)价格1.02万元/吨,受家电行业需求低迷影响,涨幅有限。铜与铝:电解铜(1#)价格7.9万元/吨,受全球精炼铜库存处于低位及美联储降息预期影响,价格高位震荡;A00铝锭价格2.05万元/吨,因云南电解铝复产及海外需求放缓,价格承压。二、结构性成本压力分析小家电:破壁机、空气炸锅等品类铜材占比超15%,铜价波动直接拉高单台成本30-50元。白电:冰箱压缩机铜铝替代比例已达40%,但空调蒸发器仍需使用纯铜管,铜价每上涨1万元/吨,空调成本增加12-15元/台。黑电:液晶面板价格企稳,但背光模组用铝箔成本占比提升至8%,铝价波动对高端OLED电视影响显著。三、降本增效创新路径材料替代:美的、格力等企业已将空调连接管铜铝复合比例提升至70%,单台成本降低25元。海尔在冰箱内胆采用微晶发泡技术,减少EPS材料用量30%。工艺优化:长虹通过激光焊接技术,将空调翅片厚度从0.105mm降至0.095mm,铜材用量减少9%。苏泊尔在电饭煲内胆采用陶瓷涂层替代不粘涂层,材料成本下降18%。循环经济:格力“绿电循环”项目年回收废旧家电超500万台,再生塑料利用率达35%,再生铜利用率超90%。美的与格林美合作,建立空调压缩机再制造产线,单台再制造成本较新品低40%。四、采购策略建议套期保值:对铜、铝等大宗商品,采用“期货点价+基差贸易”模式,锁定60%-70%的年度用量成本。供应商协同:与宝钢、沙钢等钢厂共建“家电专用钢”联合实验室,开发0.3mm超薄冷轧板,降低材料成本12%。设计降本:在产品迭代中推行“材料成本权重考核”,要求新品材料成本占比同比下降3%-5%。区域采购:利用粤港澳大湾区家电产业集群优势,对塑料粒子、电机等通用件实施集中采购,议价能力提升8%-10%。
2025年05月09日
0 次
0 次
一、关键材料价格与技术瓶颈高温合金:GH4169(Inconel 718)价格68万元/吨,受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需求拉动,价格较2020年上涨120%,但国内企业(抚顺特钢、钢研高纳)成品率不足60%,高端产品仍依赖进口。碳纤维:T800级碳纤维价格1800元/公斤,日本东丽、美国赫氏占据全球70%市场份额,国产T800级碳纤维良品率仅55%,成本较进口产品高20%。精密陶瓷:氮化硅陶瓷轴承球价格800元/个,受半导体设备、新能源汽车电驱系统需求拉动,价格年涨幅15%,但国内企业(中材高新、国瓷材料)在微观结构控制上与京瓷、赛琅泰克存在代差。二、国产化替代进展与挑战政策驱动:工信部“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示范指导目录”将高温合金、碳纤维等列为战略级材料,对采用国产材料的企业给予30%的采购补贴。技术突破:西部超导成功开发出650℃级单晶高温合金,打破GE、罗罗技术垄断。光威复材建成千吨级T800级碳纤维生产线,良品率提升至65%,成本下降18%。应用瓶颈:国产高温合金在航空发动机涡轮盘上的使用寿命仅为进口产品的70%。国产碳纤维在风电叶片主梁帽上的铺层效率较进口产品低15%,导致单机成本增加5%。三、产业链协同创新路径“材料-装备”联合攻关:中国航发与宝武特冶共建“航空金属材料创新中心”,开发出GH4720Li合金,使涡轮前温度提升50℃。“产学研”深度融合:中科院宁波材料所与上硅所联合攻关,开发出3D打印用氧化铝陶瓷浆料,打印精度达±0.02mm,满足半导体光刻机工件台需求。“军民融合”共享平台:中国航发与商飞共建“航空材料共享数据库”,实现12类高温合金性能数据互通,缩短新机型研发周期20%。四、采购与国产化推进策略风险分级采购:一级风险材料(如航空发动机用单晶叶片):采用“进口+国产双供应链”,国产占比不低于30%。二级风险材料(如风电叶片用碳纤维):优先采用国产T700级替代进口T800级,通过结构优化弥补性能差距。技术对赌采购:与国产材料供应商签订“性能达标-价格折扣”协议,如国产碳纤维拉伸强度达5.5GPa,采购价下浮5%。联合研发采购:对精密陶瓷、钛铝合金等材料,采用“预付研发款+订单保底”模式,与供应商共建中试线。标准引领采购:参与制定《航空发动机用粉末高温合金》等12项国家标准,推动国产材料纳入主机厂采购目录。
2025年05月09日
0 次
0 次
一、核心原材料价格动态与供需矛盾硅料:N型用料:均价39.5元/kg,较上月下跌8.2%,颗粒硅成本优势凸显(现金成本31元/kg),但下游拉晶厂对品质稳定性存疑,实际采购占比不足35%。P型致密料:跌至34元/kg,库存攀升至18万吨(对应60GW产能),新疆大全、通威股份等头部企业减产保价,行业开工率降至62%。硅片:182mm N型:1.05元/片,较4月高点下跌12%,TCL中环、隆基绿能通过“薄片化+尺寸升级”对冲价格战,110μm厚度产品占比超40%。210mm P型:1.65元/片,库存周期达28天,二三线厂商加速出清,行业CR5集中度提升至88%。电池片:TOPCon:0.31元/W,较PERC溢价收窄至0.04元/W,钧达股份、一道新能等新势力产能释放,N型电池渗透率突破75%。HJT:0.42元/W,银浆耗量降至10mg/W(较2024年下降30%),但设备投资成本仍高于TOPCon 25%,仅华晟新能源、东方日升等企业实现GW级量产。二、辅材市场价格与技术替代趋势光伏玻璃:3.2mm镀膜玻璃均价24.5元/㎡,福莱特、信义光能通过“大窑炉+薄玻璃”技术,成本较行业平均低15%,但听证会政策收紧导致新增产能延期。银浆:正面银浆价格6800元/kg,受白银期货价格(7800美元/盎司)高位支撑,国产低温银浆市占率提升至45%,聚和材料、帝科股份加速导入0BB技术。背板与胶膜:透明背板价格12元/㎡,较白色背板溢价20%,中来股份开发出“透明网格背板+光转膜”方案,发电增益达3%。EVA胶膜跌至7.2元/㎡,POE胶膜(共挤型)价格10.5元/㎡,海优新材、斯威克通过“预交联+抗PID”技术抢占双面组件市场。三、产业链协同降本策略纵向一体化:隆基绿能通过“硅料-硅片-电池-组件”垂直整合,非硅成本降至0.14元/W,较行业平均低18%。通威股份布局“工业硅-多晶硅-电站开发”全链条,组件环节通过“代工+品牌授权”模式快速起量。技术降本:晶科能源N型TOPCon电池量产效率达26.5%,通过“激光辅助烧结+Poly-finger”技术,银浆耗量降至9mg/W。阿特斯开发出“无主栅+铜电镀”组件,金属化成本下降40%,预计2026年实现量产。循环经济:协鑫集成建成10万吨级硅片回收产线,再生硅料纯度达6N级,成本较原生硅料低35%。天合光能联合中科院过程所,开发出“银浆回收-提纯-再利用”闭环工艺,银回收率超98%。四、采购与风险应对建议长协定价机制:与通威、大全等硅料企业签订“月度均价+阶梯折扣”协议,采购量超5000吨/年可享5%价格优惠。技术对赌采购:对HJT电池片采购,要求供应商承诺“量产效率≥26%且银浆耗量≤8mg/W”,达目标后价格下浮3%。区域协同采购:在云南、内蒙古等电价洼地布局组件产能,利用当地0.25元/kWh绿电,降低电耗成本0.02元/W。期货套保策略:在伦敦金属交易所(LME)建立白银虚拟库存,当沪银主力合约突破8000元/kg时,对冲50%的银浆采购敞口。
2025年05月09日
0 次
0 次
严卫东赴福建省泉州市厦门市考察
四川达州:抓住数字经济发展机遇,推进实现高质量发展
邵革军赴大竹县调研时强调 坚持干字当头 向新向高而行 为奋力开创达州高质量发展新局面贡献大竹力量
邵革军主持召开专题会议研究交通建设、城镇污水治理、中心城区危旧房改造“三大攻坚行动”有关工作
达州高新区:铸强工业“主引擎” 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宣汉:内外发力 向“智改数转”要效益
达州高新区:锚定全年目标任务 企业生产跑出“加速度”
达州建筑材料行业:创新驱动,绿色引领,构建产业发展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