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县做大做强“竹”产业,按照“做大一产、做强二产、做优三产”的发展思路,不断推动竹产业链向纵深发展,通过培育竹林资源、发展林下经济、引进竹加工企业,推进竹产品精深加工,让一座座竹山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幸福“靠”山。 三月正是植树造林的好时节,在渠县临巴镇宕渠社区竹产业基地,村民们正忙着挖沟、下种、覆土,栽种巨黄竹苗。 渠县临巴镇宕渠社区村民 杨伯志:现在栽起竹子了,我们就能赚得到钱,竹子也能卖得到钱,并且是连续不断有产量、有效益,我们种植积极性非常高。 竹产业作为渠县重点推进的产业项目之一,当地立足资源优势,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从免费提供种苗、技术指导到金融支持,全方位助力竹产业发展。这片新规划的竹产业基地预计今年完成种植面积500亩,将为当地竹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渠县临巴镇宕渠社区党支部书记 杨红:以前这些山地都是闲置着的,没啥收益。现在政府鼓励我们种竹子,而且也是免费给我们发放竹苗,今年计划栽种500余亩,等竹子成年后,我们村的集体经济收入预计将达到50余万元。 渠县现有竹林面积37万余亩,涵盖慈竹、巨黄竹、白夹竹等多个品种。通过构建“两片多点”发展格局,积极培育渠江竹产业带,充分利用房前屋后、荒山荒坡、溪沟河流两岸等非粮地带,进一步拓宽竹产业空间布局。成功创建2个省级现代竹产业基地,打造16公里渠江生态廊道,竹区产业道路累计120公里。 渠县林保中心生态修复发展股股长 杨育:我们依托中顺洁柔31.8万吨竹浆生产原材料需求,采取“基地+集体经济组织+农户”模式,鼓励多方主体参与竹林基地经营,壮大竹林资源规模。我们新发展巨黄竹3.6万亩,栽植竹苗250余万株,建设育苗基地3个,育有竹苗100余万株,着力构建“两片多点”发展格局。 渠县把竹产业作为重点产业链进行打造,积极开展“以竹代塑”招商引资,吸引一批实力雄厚的竹加工企业落户。通过技术创新,开发新产品,产业集群效应更加凸显。目前,已形成竹工艺品、竹纸制品等多个系列的竹产品,畅销国内外市场。2024年,全县竹业综合产值3.8亿元,同比增长18.7%。 渠县林保中心副主任 段朝元:渠县将以产业体量推动竹子原材料应用、竹产品创新开发、竹文化发掘推广,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绿色长期发展。继续加大竹产业扶持力度,计划到2027年,竹林面积增加至45万亩,培育规模以上竹加工企业20家,实现竹产业综合产值50亿元,真正让竹子成为带动农民增收、推动乡村振兴的“绿色银行”。
2025年03月18日
0 次
0 次
达州,2023年10月26日 - 金秋十月,正是食品生产销售的旺季。走进达州市各大食品企业,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繁忙景象:生产线高速运转,工人们紧张有序地忙碌着,一箱箱包装精美的食品被装上货车,发往全国各地。订单充足,企业开足马力生产“最近订单量激增,我们正在加班加点生产,确保按时交付。”达州市某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随着国庆、中秋双节的临近,公司生产的月饼、糕点等节日食品供不应求,订单已经排到了一个月以后。据了解,今年以来,达州市食品行业持续回暖,市场需求旺盛。为满足市场需求,各大食品企业纷纷开足马力,扩大生产规模,增加生产线,全力保障市场供应。政府助力,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食品企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帮助。达州市政府高度重视食品产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政府为我们提供了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支持,帮助我们解决了发展中的难题,让我们能够安心生产、放心经营。”达州市某食品加工厂负责人对政府的帮助表示感谢。严把质量关,确保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在开足马力生产的同时,达州市食品企业也始终把产品质量安全放在首位,严把原料关、生产关、检验关,确保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我们严格按照国家食品安全标准进行生产,每一批产品都要经过严格的检验,确保合格后才能出厂。”达州市某食品有限公司质检部负责人表示。展望未来,推动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达州市食品行业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达州市将继续加大对食品产业的扶持力度,引导企业加强技术创新,提升产品品质,打造知名品牌,推动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安全、健康、美味的食品。
2025年03月18日
0 次
0 次
近年来,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升,为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主要成效:农产品抽检合格率持续高位: 2022年,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达到97.6%,创历史新高。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增加: 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数量持续增长,满足了消费者对高品质农产品的需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不断完善: 建立健全了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监管体系,有效保障了农产品质量安全。重点工作:加强源头治理: 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严格控制农药、兽药等农业投入品使用。强化全程监管: 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实现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全程可追溯。加大执法力度: 严厉打击农产品质量安全违法行为,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未来展望:我国将继续坚持“四个最严”要求,不断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让人民群众吃得放心、吃得安心。
2025年03月18日
0 次
0 次
近日,全国农业科技创新大会在北京召开,会议聚焦农业科技前沿,部署农业科技创新重点任务,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会议亮点:强化关键技术攻关: 重点突破种源“卡脖子”技术,加快培育高产、优质、抗逆的农作物新品种。推动数字农业发展: 加快农业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建设智慧农业示范区。加强农业科技推广: 完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推动先进适用技术进村入户,提升农民科技素质。政策支持:加大资金投入: 国家将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资金支持力度,重点支持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优化创新环境: 完善农业科技创新激励机制,激发科研人员创新活力。加强国际合作: 积极参与全球农业科技合作,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未来展望:农业科技创新将成为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2025年03月18日
0 次
0 次
在川渝地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浪潮中,一批高新技术企业迅速崛起,为中小企业提供了技术支持和合作机会,助力其实现突围。突围路径:技术赋能: 高新技术企业为中小企业提供智能化改造、数字化管理等方面的技术支持,帮助其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例如,重庆某科技公司为本地中小制造企业提供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帮助企业实现生产效率提升20%。平台共享: 高新技术企业搭建工业互联网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资源共享和协同合作机会。四川某工业互联网平台已接入上千家中小企业,帮助其降低运营成本,提升市场竞争力。联合创新: 中小企业与高新技术企业联合开展技术研发和创新项目,分摊成本,共享成果。典型案例:成都中小型机械制造企业与本地高新技术企业合作,引入数字化生产管理系统,生产效率提升25%,产品合格率提高至98%。政策支持:专项资金扶持: 川渝两地政府设立专项资金,支持中小企业与高新技术企业合作开展数字化转型项目。技术培训服务: 开展数字化技术培训,帮助中小企业提升数字化能力。示范项目引领: 推广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成功案例,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未来展望:随着高新技术企业的快速发展和政策支持的不断加码,川渝地区中小企业将迎来更多发展机遇,成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力量。
2025年03月18日
0 次
0 次
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川渝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高新技术在供应链升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升级方向:智能供应链管理: 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供应链全流程数字化管理,提升供应链效率和透明度。例如,成都某电子制造企业通过智能供应链平台,库存周转率提升25%,物流成本降低10%。工业互联网应用: 川渝地区积极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重庆某装备制造企业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与供应商实现数据实时共享,生产效率提升20%。区块链技术赋能: 利用区块链技术实现供应链数据可追溯,提高供应链安全性和可信度。成功案例:四川食品加工企业通过引入智能供应链管理系统,实现了从原料采购到成品配送的全流程数字化管理,供应链响应速度提升30%,客户满意度显著提高。行业趋势:平台化整合: 供应链数字化平台将成为川渝制造业协同发展的重要载体。生态化合作: 上下游企业将共同构建数字化供应链生态,实现资源共享和价值共创。绿色化转型: 数字化技术将助力供应链绿色化,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总结:高新技术为川渝制造业供应链升级提供了强大动力,企业需积极拥抱变化,推动供应链数字化转型,以提升竞争力。
2025年03月18日
0 次
0 次
近年来,川渝地区制造业依托高新技术,加速向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转型,成为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转型亮点:智能制造升级: 川渝地区制造企业广泛应用工业机器人、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打造智能工厂,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例如,重庆某汽车零部件企业引入智能生产线,生产效率提升30%,产品不良率降低50%。绿色制造推进: 通过高新技术实现节能减排,推动绿色制造。四川某化工企业利用清洁生产技术和数字化管理系统,能耗降低20%,碳排放减少15%。高端制造突破: 川渝地区在航空航天、电子信息、新能源等领域取得突破,涌现出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端制造企业。政策支持:专项资金扶持: 川渝两地政府设立专项资金,支持制造企业开展智能化改造和技术创新。创新平台建设: 建设一批国家级和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资源共享平台。人才引进培养: 实施高端人才引进计划,培养本地技术人才,为制造业转型提供智力支持。 未来展望:川渝地区将继续加大高新技术在制造业中的应用,推动产业链向高端延伸,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
2025年03月18日
0 次
0 次
在化工能源行业数字化转型浪潮中,中小企业面临资金、技术、人才等多重挑战,但通过创新合作模式,仍可找到突围路径。突围策略:借力龙头企业: 加入行业龙头企业搭建的数字化平台,共享资源和技术,降低转型成本。聚焦细分市场: 在特定领域深耕细作,通过数字化技术提升专业化能力,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联合创新: 与上下游企业联合开展数字化项目,分摊成本,共享成果。典型案例:中小型化工企业通过与上游原材料供应商和下游客户协同,引入数字化生产管理系统,生产效率提升20%,能耗降低15%。政策支持:专项资金扶持: 政府设立专项资金,支持化工能源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技术培训服务: 开展数字化技术培训,帮助中小企业提升数字化能力。示范项目引领: 推广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成功案例,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未来展望:随着数字化转型生态的不断完善,化工能源中小企业将迎来更多发展机遇,成为行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力量。
2025年03月18日
0 次
0 次
化工能源行业供应链复杂,数字化转型正成为提升供应链效率、降低运营成本的重要手段。升级方向:智能化采购: 利用大数据分析供应商绩效,实现采购流程的智能化和透明化。可视化物流: 通过物联网技术实时监控物流状态,优化运输路线,降低物流成本。数字化库存管理: 引入智能仓储系统,实现库存精准管理,减少资金占用。成功案例:能源企业通过引入智能供应链管理系统,实现了从原材料采购到成品配送的全流程数字化管理,供应链响应速度提升20%,库存周转率提高30%。行业趋势:平台化整合: 供应链数字化平台将成为化工能源企业协同运营的核心载体。生态化合作: 上下游企业将共同构建数字化供应链生态,实现资源共享和价值共创。绿色化转型: 数字化技术将助力供应链绿色化,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总结:数字化转型为化工能源企业供应链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企业需积极拥抱变化,推动供应链升级,以提升竞争力。
2025年03月18日
0 次
0 次
在“双碳”目标背景下,化工能源行业正加速推进数字化转型,而上下游企业的高效协同成为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关键。协同痛点:信息割裂: 传统化工能源产业链中,上下游企业信息流通不畅,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协同成本高。供需失衡: 市场需求波动大,上下游企业难以快速响应,容易出现产能过剩或供应不足。环保压力: 化工能源行业环保要求日益严格,上下游企业需协同推进绿色生产。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搭建协同平台: 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上下游企业数据共享,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协同效率。智能预测与调度: 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精准预测市场需求,实现生产计划和物流调度的智能化。绿色供应链: 通过数字化技术监控能耗和排放,推动上下游企业共同实现绿色生产目标。案例:企业通过搭建供应链协同平台,与上游原材料供应商和下游客户实现数据实时共享,生产效率提升15%,碳排放减少10%。未来展望:数字化转型将推动化工能源行业上下游企业深度融合,构建高效、绿色、可持续的产业链生态。
2025年03月18日
0 次
0 次
严卫东赴福建省泉州市厦门市考察
四川达州:抓住数字经济发展机遇,推进实现高质量发展
邵革军赴大竹县调研时强调 坚持干字当头 向新向高而行 为奋力开创达州高质量发展新局面贡献大竹力量
宣汉:内外发力 向“智改数转”要效益
邵革军主持召开专题会议研究交通建设、城镇污水治理、中心城区危旧房改造“三大攻坚行动”有关工作
达州高新区:铸强工业“主引擎” 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达州高新区:锚定全年目标任务 企业生产跑出“加速度”
达州建筑材料行业:创新驱动,绿色引领,构建产业发展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