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已经努力的调低对于每年开年传统旺季的表现预期了,然而每年都有不同寻常的表现结果,2025年亦如此,价格运行背后逻辑交织着错综复杂的因素,看似明了的供需关系在宏观扰动下变的“剪不断,理还乱”,价格走势比前往年异常纠结,跌3天涨1天再下跌已然成为行情常态,200块的行情走势使参与者在心存期待和预期落空中来回徘徊,实属价格没变,钱没了的纠结行情,主要矛盾和其他矛盾反复争夺行情主导,接下来笔者回顾一下金三银四全国分大区成交表现情况。全国建筑钢材成交表现金三尚可,银四转弱从2021-2025年金三银四市场成交总量来看,2025年同比增加5%,其中3月份同比增加22%,4月份同比下降7%,2025年4月份环比3月仅增加3%。全国建筑钢材工程配送金三银四总量略降从2021-2025年建筑钢材工程配送总量来看,2025年金三银四工程配送总量同比近乎持平,其中3月同比增加7%,4月同比下降6%,2025年4月环比3月增加18%。华东,华南、西南整体增加华东地区1-4月成交量同比增加1%,华南地区同比增加15%,西南地区同比增加50%。西北、东北3-4月整体弱于去年西北地区1-4月成交量同比下降1%,东北地区同比下降12%,华北地区同比下降8%,华中地区下降12%。整体来看,2025年金三银四整体表现平平。3月全国出现不同程度的追赶,4月份表现乏力,一方面行情走势更加纠结,宏观情绪受外部因素频频扰动,市场价格主要驱动来回切换,市场参与者整体情绪变得更为保守,另一方面,西南地区今年增量显著,其供需基本面表现出更好的韧性;展望后市,短期供需基本面依旧处于紧平衡,在部分钢厂转产钢坯和螺纹直接出口的影响下,现货市场供应压力减缓,价格相对坚挺,但投机情绪受到宏观情绪和后市国内增量政策依旧偏保守,价格很难出现持续拉涨,其次下游需求增量存疑,从目前情况各省份仍然受到资金到位制约。
2025年05月07日
0 次
0 次
概述:3日早盘唐山迁安普方坯主流出厂价格较昨稳报2940元/吨,迁安松汀钢铁普方坯出厂价格较昨稳报2950元/吨,仓储现货3010元/吨左右,上午钢坯市场成交偏弱。下游成品材价格暂稳,以下是唐山分品种价格及成交详情:【型钢】唐山型钢主流价格持稳运行,其中工字钢3330元/吨,角钢3330元/吨,槽钢3280-3330元/吨,市场观望情绪浓厚,整体成交一般。【带钢】唐山145带钢市场主流价格稳,市场主流报价3180元/吨,市场成交偏弱。唐山355带钢市场价格稳,现货主流3140元/吨,市场远期较现货资源基本持平。【热卷、冷轧基料】唐山开平板市场价格稳,市场主流1500宽普开平板报3210-3220元/吨,锰开平3350-3360元/吨。市场成交一般。唐山冷轧基料市场价格较昨下调20,市场主流3.0*1010为3170元/吨;3.0*1210为3170元/吨。报价为主,成交偏弱。【中板】唐山中厚板市场价格稳,14-20普板报3450元/吨,低合金报3640元/吨。市场资源紧张,价格坚挺。【管材】唐山焊管、镀锌管价格稳,4寸3.75mm新国标热镀锌管,唐山华岐报4100;4寸焊管唐山华岐报3430,成交偏弱。唐山盘扣式钢管脚手架市场:价格稳,2.5m立杆4600-4610,0.9m横杆4540-4550,斜拉杆4380-4390,含税过磅,成交欠佳。【建材】唐山建筑钢材市场价格稳,现三级大螺纹3150元/吨,三级小螺纹3250元/吨,盘螺3420元/吨,市场价格暂稳,成交一般。【预测】唐山钢坯直发成交一般,仓储现货价格报3010元/吨左右含税出库,下游成品材价格稳,整体成交偏弱,预计午后钢坯出厂价格或持稳运行。
2025年05月07日
0 次
0 次
五一假期临近,Mysteel稀土团队针对稀土产业上中下游企业放假安排和生产、备库情况进行了调研,具体情况如下:Mysteel稀土团队针对性的调研了国内十家原矿和废料分离企业,调研结果显示整体放假安排未有明显差异,多数办公室和行政岗正常放假,车间保持正常生产。备库和生产情况略有差异,原矿分离企业现阶段未有明显调整计划,缅甸矿近期能够正常出口,生产方面压力暂时得到缓解,由于近期氧化物价格下调幅度较大,矿商现有库存成本偏高,低价货源依旧难寻,现有加工费4千左右,多数原矿型分离企业保留一个月左右库存,暂维持逢低采购原则。废料分离企业近期原料采购成交情况较为清冷,现有库存多维持20-30天,暂未有明显库存压力,五一期间保持正常生产为主。一方面由于近期氧化物回调力度加剧,另一方面废料回收税点调整,双重承压之下废料分离企业采购不含税价格迎来明显下调,但废料市场实际反馈情况差强人意,多数贸易企业平均仓位成本高于42万元,在低价货源回流难度较大前提下,低价出售库存意愿不强,暂保持观望态势。中小型废料分离企业仍以代加工为主,节前备货计划正常,但高价采购意愿不强,整体成交情况同样未及预期。Mysteel稀土团队调研了国内十家金属企业,五一放假期间金属企业车间炉台暂维持正常生产,办公室多维持法定节假日安排,节前暂无明显备库需求,或以对锁询单为主,现有长协基本能维持生产需求,由于近期出口管制,下游需求减弱明显,金属销售持续承压,相较于氧化物倒挂趋势明显,部分企业考虑后市减少20%左右产量以降低生产和利润方面压力,后市普遍认为主流价格上涨乏力,实际需求仍呈弱势。Mysteel稀土团队调研了国内十家磁材企业,磁材企业放假行为相较于去年明显增加,多数企业维持在4-5天假期,受出口管制影响,减产现象较为主流。开工率方面整体市场差异较大,多数小型企业和出口占比较大磁材企业,在稀土出口管制和国内消费走弱大环境下现有新增订单较少,本月主要以交付前期订单为主,后市接单普遍反馈较差,开工率小幅下行1-2成,若出口管控成为长期现象的话,多数企业会考虑扩大减产行为。
2025年05月07日
0 次
0 次
一、2025年的中国锂产业链环境今年,作为锂电定价锚的碳酸锂,价格出现持续下行,碳酸锂价格已经从2025年初的7.53万元/吨下跌到了6.79万元/吨。7万以下的碳酸锂价格,已经打破了部分锂盐厂的生产成本,并且在不断趋近更低成本的厂家。于此同时,锂矿价格和碳酸锂价格的倒挂已经持续了近半年时间,不断的消耗着锂盐厂家的现金流。碳酸锂冶炼厂家在供给过剩的背景下,面临着成本倒挂、尾渣处理难题、降本增效、代工需求不足、卷加工费等各类问题,为此Mysteel团队通过全面且深度沟通冶炼厂的调研方式,来拆解分析当前价格对产业链的影响情况。二、不同省份不同原料厂家的现状Mysteel团队调研了48个不同原料与不同基地的冶炼厂情况,覆盖总样本的60%,具体停检修情况如下表:三、对锂产业未来判断与呼吁碳酸锂产业仍旧处在供给过剩的格局中,锂矿价格和锂盐价格相互呈现出向下的负反馈,目前没有出现海内外重要矿山的减停产来改变锂矿和锂盐过剩的现状和预期,碳酸锂价格很有可能仍将继续往下探底触及更多锂厂的成本线。在这一轮的碳酸锂下跌周期中,中国锂盐产业链处在洗牌阶段,企业在矿端的资源、企业的现金流、产线工艺的技术降本等等都将是每个企业熬过这次寒冬的重要“储备粮食”。在经过前两年供给端密集扩产后,在7万不到的价格下,供给端的增速势必放缓,但较高的锂矿和锂盐库存,压制了价格反弹的空间,这轮寒冬或将持续到2027年。全球新能源产业的发展空间仍旧巨大,目前的产能过剩应该是阶段性的,在这轮碳酸锂价格下跌过程中,一定能够看到中国锂产业链技术不断迭代升级,环保意识不断增强,产能结构性调整,这将是在下一轮碳酸锂周期来临时,中国企业重要的核心竞争力。同时,我们也呼吁,在产能出清的周期中,应当要保有更多的冶炼产能以及加快开发低成本的锂资源,以备在当未来新能源需求爆发点再次出现时,能够足够的产能和锂资源来稳定锂产业链的价格,稳步推进中国双碳政策的实现。
2025年05月07日
0 次
0 次
近期,消费市场悄然兴起“钛热”。从日常使用的钛杯、钛锅,到搭载智能功能的高端钛电饭煲,钛制品成为部分消费者的新选择。相关商家称,这类产品轻量化、耐腐蚀,更有益于人体健康。那么,钛制品真的如此完美吗?这位新晋“顶流”会成为主流材质吗?科技日报记者日前采访了南开大学化学学院副教授朱宝林。苗条、耐腐蚀的“大力士”钛是化学元素周期表中第22号元素,1791年被英国科学家格雷戈尔发现。它直到1948年实现工业化生产才崭露头角,如今在航空航天及生活用品领域大放异彩。当我们在商场拿起一个钛杯时,第一感觉可能是“出乎意料的轻”。钛的轻与不锈钢的重形成鲜明对比,这是钛走红的原因之一。“钛的密度仅为4.5克/立方厘米,约为铁的57%,却拥有匹敌钢材的强度,好比苗条的‘大力士’。”朱宝林介绍,这种特性源于钛原子特殊的排列方式以及电子结构。在金属晶体结构中,钛原子依靠强金属键实现紧密有序排列,晶格结构可以有效分散应力,使钛在保持轻盈的同时异常坚固。与此同时,钛的耐腐蚀性极为出色。“这种耐腐蚀性与钛的自钝化特性密切相关。”朱宝林解释,当钛暴露在空气中,其表面会瞬间形成一层厚度仅2纳米至5纳米的致密氧化钛薄膜。这层薄膜具有惊人的“自愈”能力——即使被轻微划伤,只要接触氧气就能立即再生。2018年日本科研机构的实验结果显示,钛在海水中的腐蚀速率仅为不锈钢的1/1000。因此在日常生活中,面对油烟、水及调味品的潜在腐蚀,普通金属轻易便“败下阵来”,而钛制品却始终光鲜。除此之外,钛的惰性使其在极端酸碱环境中也能展现出极强的稳定性,几乎不会析出金属离子。实验结果表明,用钛锅烹饪pH值2.5的番茄酱4小时后,钛溶出量低于0.0003毫克/千克,仅为不锈钢的1/50。某些优势或被高估“钛热”会一直持续下去吗?朱宝林认为,从材料属性来看,钛的稳定性远超其他材料。在这方面,钛优势明显。然而,钛的“健康价值”可能被高估了。普通304不锈钢在正确使用的情况下同样安全且价格更具竞争力。此外,钛制品的轻量化特性虽为一大亮点,但该优势更多体现在露营、徒步等特定户外场景中,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需求相对有限。不仅如此,朱宝林认为现在商家对于钛制品的高级感存在过度营销之嫌。纯钛呈暗灰色,市面上色彩斑斓的钛杯则采用了阳极氧化技术——通过控制氧化膜厚度引发光的干涉效应形成丰富色彩。而所谓的钛合金锅多采用Ti-6Al-4V合金材质(含6%铝、4%钒)。这种材料虽然强度更高,但导热系数(7.2瓦/米·度)反而低于纯钛(21.9瓦/米·度)。这意味着某些钛合金锅的加热均匀性可能还不如导热系数15—20瓦/米·度的传统不锈钢锅。与此同时,钛还存在一些短板。首先是成型加工难。钛在高温环境下易与模具发生化学反应,而冷加工又需要极大压力,这使得其成型加工过程复杂且成本较高。其次是导热性能缺陷。钛的导热系数仅为铝的1/16,用钛制品烹饪时容易出现冷热岛效应——局部区域温度过高形成“热岛”,而其他区域温度较低形成“冷岛”。这种受热不均匀会严重影响烹饪效果。“在材料科学领域,没有永恒的王者。钛制品虽在轻量化、耐腐蚀方面表现突出,但要真正成为主流消费品仍需突破多重壁垒。”朱宝林说,当前钛制品的价格普遍是不锈钢产品的5倍至8倍,消费门槛较高。随着3D打印技术发展,钛制品的成型加工难题或得到解决,但原料成本居高不下仍会限制其发展。目前,材料科学家培育的其他材料正在成为钛的有力竞争者。镁合金比钛密度低60%,凭借极致的轻量化和良好导热性成为有力竞争者,但它需要克服易腐蚀的弱点。锆合金的生物相容性优于钛,且抑菌性能出色,但其资源稀缺导致价格高昂。高熵合金由多种金属构成,具有可定制强度、耐蚀性等特性,但加工难度大。液态金属则拥有超高强度和精密成型能力,已在高端电子产品中得到初步应用。
2025年05月06日
0 次
0 次
国家统计局27日发布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由上年全年同比下降3.3%转为增长0.8%,扭转了自上年三季度以来企业累计利润持续下降的态势。从3月份数据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由1至2月份下降0.3%转为增长2.6%,企业当月利润有所改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收增长4.2%,较1至2月份加快1.4个百分点。国家统计局工业司统计师于卫宁介绍,一季度,在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有24个行业利润同比增长,增长面近六成;有24个行业利润增速较1至2月份加快或降幅收窄、由降转增,回升面达58.5%。其中制造业改善明显,一季度利润增长7.6%,加快2.8个百分点。数据显示,一季度,装备制造业利润同比增长6.4%,较1至2月份加快1个百分点,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的比重为32%,同比提高1.4个百分点;拉动全部规上工业利润增长2个百分点,拉动作用较1至2月份增强0.6个百分点,成为规上工业利润增长的重要支撑。随着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深入推进,高技术制造业利润由1至2月份同比下降5.8%转为增长3.5%,增速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2.7个百分点。“两新”政策对惠及行业利润的带动效果继续显现。一季度,在大规模设备更新相关政策带动下,专用设备、通用设备行业利润同比分别增长14.2%、9.5%,分别高于全部规上工业平均水平13.4个、8.7个百分点。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加力扩围效果明显,可穿戴智能设备制造、助动车制造、家用厨房电器具制造等行业利润分别增长78.8%、65.8%、21.7%。“今年以来宏观政策效应持续显现,增量政策和存量政策协同发力,推动工业经济实现良好开局。”于卫宁说,下阶段,要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进一步抓好政策落实、落地、落细,更大程度释放政策潜能,促进工业企业效益持续向好恢复。
2025年05月06日
0 次
0 次
为进一步推动人形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加快人形机器人技术研发、产业化和标准化工作,中国电子学会近日在江苏省无锡市举办“人形机器人百人会会议暨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深度行(无锡站)”活动。活动期间,学会发布了人形机器人应用场景图谱、人形机器人标准体系框架。全国政协常委、致公党中央副主席、全国妇联副主席、中国电子学会理事长徐晓兰在致辞中表示,今年两会期间,“具身智能”等新词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人工智能+”等热词频频被提及。目前我国制造业正在向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智能机器人“智三样”加速升级。培育发展以人形机器人为代表的具身智能对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副司长杜广达在致辞中表示,人形机器人是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的高级载体。当前,以大模型为代表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加速突破,带动人形机器人技术加快迭代。工业和信息化部将按照“智能驱动、场景牵引、整机带动、软硬协同”的工作思路,加快技术攻关,夯实发展底座;拓展多元场景,加快应用落地;做优产业生态,营造良好环境,推动人形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以人形机器人小切口带动人工智能大产业发展,高水平赋能新型工业化。中国电子学会理事会党委书记、中国人形机器人百人会理事长张峰表示,电子学会自2022年起,率先开展人形机器人技术和产业研究,搭建产业合作平台等多措并举,推动我国人形机器人技术创新和产业培育、应用发展,取得积极成效。后续将进一步发挥国家智库作用,协助做好行动方案编制、技术和产业论证、成果转化和产业对接等工作,推动做好人形机器人应用示范,同时加快人形机器人标准研制与宣贯,发布标准体系框架等。
2025年05月06日
0 次
0 次
记者近日从工业和信息化部获悉,下一步将加强通用大模型和行业大模型研发布局,加快建设工业领域高质量数据集。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谢少锋说,我国已形成了覆盖基础层、框架层、模型层、应用层的完整的人工智能产业体系,人工智能大模型在电子、原材料、消费品等行业加快落地,在研发设计、中试验证、生产制造、运营管理等环节得到应用。他说,制造业是人工智能技术产品落地应用的重要领域。下一步将全力推进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一手抓供给,一手抓应用,推动制造业的全流程、重点行业、重点产品的智能升级。同时,加快培育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建设人工智能开源社区,加快关键急需标准的研制。
2025年05月06日
0 次
0 次
4月19日,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比赛在北京亦庄举行。让观众看到科技创新成果的同时,部分机器人选手步履蹒跚的画面也在社交媒体上流传:有的机器人累到“头掉”,用胶带粘上跑完全程;有的机器人步伐颤颤巍巍,没走几步就摔倒罢工;有的机器人刚起跑就撞上护栏,开赛即退赛……不少网友问:对人形机器人选手的步履蹒跚,应该怎么看?半程马拉松赛道上的机器人,似乎没有想象中那么厉害,甚至让一些网友颇感失望。这也很好理解。创新从来不是一条直线,因为创新总是奔跑在“无人区”。一些未来产业更是如此,难有先例可借、没有模式可循,只能从一步一步试错开始。就像SpaceX的星舰在爆炸声中迭代重生,中国新能源汽车在质疑声里破茧成蝶,任何颠覆性技术的成熟都要经历“摔打期”。而“摔跤”必然会伴随着一些质疑与嘲笑。1804年,当第一台蒸汽机车在铁轨上以每小时8公里的“龟速”行进时,不少围观者嘲笑它“还不如马车快”;当爱迪生改良的碳丝电灯在1879年亮起微弱光芒时,煤气灯公司也曾讽刺这不过是“昙花一现的玩具”。回望技术史,那些改变人类文明进程的突破,其“第一步”往往始于踉跄。而今,它们早已成为现代文明的基石。带着这种历史纵深感看问题,我们对马拉松赛道上那些跌跌撞撞、步履蹒跚的机器人,自然就多了一份信心和宽容。毕竟,谁的成长路上不摔跤?摔倒并不可怕,摔倒再站起来就是了;发现问题并不可怕,发现问题再解决就是了。怕的是因为害怕摔倒而放弃抬腿,因为恐惧犯错而裹足不前。科技创新亦如人类学步,要学会走路,先学会摔跤,想找到发展的正确方向,问题是最好的标尺。北京亦庄的这场“人机半马”,全程超21公里,这意味着,采用双足步态的人形机器人要完成约25万次精密关节运动;一共要拐14个弯儿,转弯角度至少有90°,这就需要机器人具备精准的路径规划和灵活的转向能力。可以说,这种长距离与复杂度并存的场景,对人形机器人是一次极限的“压力测试”。测试就是为了成长。正如业内人士所说:“跑完全程的机器人固然可贵,但中途退赛的故障数据亦值千金。”机器人的每一次跌倒,都记录着关节结构改进的密码;跑冒烟的电机,倒逼着散热技术的突破;中途断电的尴尬,推动着能源管理的革新。因此,“斩金夺银”不是目的,为“跑”而“跑”亦非所求。更重要的是在奔跑的过程中,解决技术问题、工程问题,乃至机器人从实验室走进工厂、走向生活服务场景的产业问题。从这个角度看,机器人步履蹒跚的一小步,却是产业发展的一大步。星辰大海的抵达,需要时间的沉淀;新兴产业的跃迁,也需要耐心去孵化。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热潮下,如何看待探索中的曲折,能否培育对创新的宽容氛围,对未来产业培育壮大至关重要。机器人完赛不是终点,而是技术进一步优化、产业链继续协同创新的起点。跌倒的划痕或许就是明日的勋章。相信有朝一日,赛场上健步如飞的人形机器人选手会对我们说:这不是我的黑历史,而是我的来时路。
2025年05月06日
0 次
0 次
4月2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推动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突破一批医药工业数智化关键技术”“建成100个以上数智药械工厂”“培育30家以上医药工业数智化转型卓越服务商”……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国家卫生健康委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医药工业数智化转型实施方案(2025—2030年)》,释放出“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医药产业链深度融合”的积极信号。医药工业高质量发展是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建设制造强国的重要任务,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支撑。在业内人士看来,此次七部门印发的实施方案为我国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夯实根基、增强动能。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加持,医药工业会有哪些变化?看研发领域,通过人工智能辅助靶点筛选、化合物合成路径预测等技术革新传统范式,基因测序与临床数据融合驱动精准药物开发,虚拟实验工具将显著提升研发效率;看生产环节,以智能化改造为核心,依托数字化车间实现工艺参数实时调控,将推动构建覆盖药品全生命周期的智能质量追溯体系;看流通领域,借助智能物流与区块链追溯系统提升供应链韧性,数字化营销网络将有效延伸基层药品服务触角……数智化转型的力量,医药企业感受真切:凯莱英医药集团通过数智技术与创新药研发深度融合,其连续反应技术将传统21天生产周期缩短至8天;华润三九研发的企业级能源管理平台,通过“数据双模分析引擎”实现能耗预测准确率达96%,年节约成本超百万元……“在相关政策支持和产业持续创新的共同推动下,我国医药工业自动化、信息化、数字化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有关负责人说。如何进一步推动医药工业数智化转型?方案提出两步走发展目标——到2027年,医药工业数智化转型取得重要进展,包括突破一批医药工业数智化关键技术,在智能制药设备、检测仪器和制药工业软件等领域研发推广100款以上高性能产品,建成100个以上数智药械工厂,建设10个以上医药大模型创新平台、数智技术应用验证与中试平台等。到2030年,规上医药工业企业基本实现数智化转型全覆盖,医药工业全链条数据体系进一步完善,医药工业数智化转型生态体系进一步健全。14项具体工作任务亮明医药工业数智化转型“施工图”——加强医药工业数智产品研发应用;鼓励医药企业、医疗机构、科研院所等合作建设医药工业大数据平台,形成研发、生产、临床、大健康等领域高质量数据集;鼓励建设一批高性能云计算平台、区块链、数据中心、5G行业虚拟专网、物联网等信息基础设施……“方案涵盖化学药、中药、生物制品和医疗器械等细分领域,从新药研发借助人工智能提升效率,到生产制造中工厂智能化升级,再到流通环节实现药品全程追溯和供应链管理等,形成了体系化的数智化转型指导框架。”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余晓晖说。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有关负责人表示,将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形成政策合力,加强全链条政策有效衔接,鼓励医药工业企业及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开展跨区域合作,并推动医药工业数智化领域国内外法规接轨、标准认证、业务技术交流。东风已来,我国医药产业正乘“数”而行、提“智”增效。
2025年05月06日
0 次
0 次
锂材料价格走势分析:供需博弈下的高位震荡
硅晶圆价格走势分析:供需宽松与政策博弈下的低位徘徊
2025年5月20日炼焦煤市场价格动态与产业链传导效应
2025年5月14日煤炭原材料价格分析:供需宽松持续,价格承压下行
2025年5月20日涂料市场价格动态与环保升级趋势
2025 中国制造业十大趋势全景透视
PVC(聚氯乙烯)价格窄幅震荡,供需博弈加剧市场分歧
2025年5月14日煤炭市场价格深度剖析:需求疲软与供给过剩双重挤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