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装配式建筑发展势头迅猛,成为建筑行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方向。这种将部分或全部构件在工厂预制,再运输至现场组装的建筑方式,具有高效、环保、质量可控等显著优势,正逐渐改变着传统建筑格局。在此背景下,建筑材料企业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紧跟市场趋势成为当务之急。从政策层面来看,各地政府纷纷出台支持装配式建筑发展的政策,设定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目标比例,并给予相关项目土地、资金等方面的扶持。这意味着装配式建筑市场规模将持续扩大,对适配的建筑材料需求也会水涨船高。企业需密切关注政策动态,提前布局,生产符合装配式建筑标准和规范的材料,才能搭上政策红利的快车。在市场需求端,随着消费者对建筑品质、工期以及环保性能要求的提升,装配式建筑因其快速建造、减少现场湿作业、降低建筑垃圾排放等特点,备受青睐。建筑材料企业应深入调研市场,了解装配式建筑不同应用场景,如住宅、商业建筑、公共设施等对材料性能、规格的差异化需求,开发出针对性强的产品。比如,针对装配式住宅的隔墙材料,需具备轻质、隔音、防火且易于安装拼接的特性;用于装配式桥梁的建筑材料,则要满足高强度、耐久性等要求。此外,装配式建筑的发展促使建筑设计朝着标准化、模块化方向迈进。这要求建筑材料企业与设计单位紧密合作,在产品研发阶段就充分考虑设计需求,提供标准化、系列化的材料产品,便于在装配式建筑中实现快速组装和互换,提高建筑整体的装配效率与质量稳定性。建筑材料企业只有敏锐洞察装配式建筑的市场趋势,从政策解读、市场调研以及与设计端协同等多方面发力,才能精准定位产品方向,在装配式建筑市场中赢得一席之地,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2025年05月15日
0 次
0 次
在装配式建筑蓬勃兴起的浪潮下,建筑材料企业若想顺势而为、脱颖而出,技术创新无疑是核心驱动力。装配式建筑对材料的性能、生产工艺以及与装配式施工流程的适配性提出了全新挑战,只有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企业才能满足市场需求,提升竞争力。在材料性能优化上,企业需致力于研发高强度、轻质且具备优异保温、隔热、防火、防水性能的材料。例如,一些企业通过改进混凝土配方,添加高性能外加剂和纤维材料,研发出了强度更高、耐久性更好且重量更轻的预制混凝土构件专用材料,不仅提升了装配式建筑的结构安全性,还降低了运输和安装过程中的难度与成本。同时,研发新型保温隔热材料,如真空绝热板、纳米气凝胶保温材料等应用于装配式建筑的围护结构,能大幅提高建筑的能源效率,满足绿色建筑的发展要求。生产工艺创新也是关键一环。传统建筑材料生产工艺难以满足装配式建筑构件大规模、高精度、高效率的生产需求。企业应积极引入先进的自动化、智能化生产设备与技术,实现生产过程的精准控制。像部分领先企业采用数字化控制的自动化生产线,从原材料配料、搅拌、成型到养护,全程由计算机系统监控,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确保了产品质量的一致性和稳定性,有效减少了人为因素导致的质量波动。此外,针对装配式建筑构件连接部位易出现渗漏、开裂等质量问题,企业需研发可靠的连接材料与技术。如开发高性能的密封胶、灌浆料以及新型连接件,确保构件之间连接牢固、密封防水性能良好,提升装配式建筑整体的防水、防渗和抗震性能。同时,借助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对建筑材料从生产、运输到施工现场安装的全过程进行实时监控与管理,实现质量追溯和施工进度优化,为装配式建筑项目的顺利推进提供有力保障。技术创新是建筑材料企业在装配式建筑领域开疆拓土的利刃。企业只有不断加大在材料性能提升、生产工艺改进以及连接技术研发等方面的投入,才能生产出契合装配式建筑发展需求的优质产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为装配式建筑行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2025年05月15日
0 次
0 次
在装配式建筑快速发展的当下,建筑材料企业要顺势而为,仅依靠自身单打独斗远远不够,通过多元化的合作拓展,整合各方资源,才能更好地融入装配式建筑产业链,实现共赢发展。与装配式建筑设计企业合作,能让建筑材料企业从源头参与到项目中。设计阶段对材料的选型、规格和性能要求起着决定性作用。双方合作可以共同开展研发工作,根据装配式建筑的结构特点和设计理念,开发定制化的建筑材料。例如,设计企业在规划新型装配式住宅时,与材料企业联合研发适配的外墙挂板材料,既能满足建筑外观设计需求,又能确保材料在保温、防水、安装便捷性等方面达到最佳效果,使产品更好地符合市场需求,提高产品竞争力。和装配式建筑构件生产企业建立紧密合作关系也至关重要。构件生产企业是建筑材料的直接使用者,双方加强沟通协作,能有效提升材料供应的及时性和稳定性。材料企业可根据构件生产企业的生产计划,优化自身生产与配送流程,实现精准供应,避免材料积压或缺货情况发生。同时,双方还能共同探索优化构件生产工艺,通过改进材料使用方式,提高构件生产效率与质量。比如,在预制混凝土构件生产中,材料企业与构件生产企业合作调整混凝土配合比,使混凝土在满足强度要求的同时,具备更好的流动性和脱模性能,提升构件生产的良品率。此外,建筑材料企业应积极与科研机构开展产学研合作。科研机构拥有先进的技术研发设备和专业的科研人才,能为企业提供前沿的技术支持和创新思路。通过合作,企业可以参与科研机构的相关课题研究,加快新技术、新材料的研发进程,并将科研成果快速转化为实际生产力。例如,借助科研机构在纳米材料、新型复合材料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开发出适用于装配式建筑的高性能材料,提升企业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建筑材料企业通过与设计企业、构件生产企业以及科研机构等多方开展合作拓展,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能够在装配式建筑市场中实现优势互补,提升自身综合实力,更好地顺应装配式建筑发展趋势,开拓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
2025年05月15日
0 次
0 次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能源化工行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变革,智能化转型已成为企业突破发展瓶颈、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路径。而数字化技术作为智能化转型的核心驱动力,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融入能源化工企业的生产运营全流程。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让能源化工企业实现了设备的实时监测与远程控制。通过在关键设备上安装传感器,企业能够实时采集设备运行数据,包括温度、压力、流量等关键参数。一旦数据出现异常,系统会立即发出警报,维修人员可根据数据远程诊断故障,及时安排维修,大大减少设备停机时间,提升生产效率。例如,某大型石化企业利用物联网技术,将设备故障率降低了 30%,每年节省维修成本上千万元。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的结合,则为能源化工企业的决策提供了有力支撑。借助大数据分析,企业能够对海量的生产数据、市场数据进行深度挖掘,精准预测市场需求变化、原材料价格波动等信息,从而优化生产计划、调整产品结构。人工智能算法还可应用于生产工艺优化,通过对生产过程中各类参数的智能分析与调整,实现产品质量的提升和能耗的降低。此外,云计算技术的普及,让能源化工企业无需投入大量资金建设复杂的 IT 基础设施,就能轻松实现数据的存储、计算与共享。企业员工可以通过云端平台,随时随地访问所需数据和应用程序,打破信息孤岛,促进部门间的高效协作。数字化技术为能源化工企业智能化转型带来了无限可能。未来,随着 5G、区块链等新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与融合,能源化工企业将在智能化的道路上不断加速,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2025年05月15日
0 次
0 次
在全球能源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大背景下,能源化工企业想要在智能化转型浪潮中脱颖而出,创新是不可或缺的核心要素。通过创新驱动,企业能够开辟智能化发展的新路径,重塑竞争优势。技术创新是能源化工企业智能化发展的基石。企业需加大研发投入,聚焦智能化生产核心技术,如智能控制系统、先进检测技术等。例如,部分企业研发出的智能化工机器人,可在高危环境下代替人工完成物料搬运、精准投料等操作,不仅保障了工人安全,还大幅提升了生产精度和效率。同时,在新能源材料研发方面,创新型储能材料、高效催化材料的出现,为能源化工企业开辟了新的业务增长点,助力企业向绿色智能化转型。管理模式创新同样至关重要。传统的层级式管理模式在智能化转型过程中逐渐暴露出效率低、决策慢等问题。能源化工企业需要引入敏捷管理、数字化管理等新模式,构建扁平化组织架构,减少决策层级,提高信息传递效率。通过建立数字化管理平台,企业能够实现生产、销售、财务等多环节的一体化管理,实时掌握企业运营状况,及时做出科学决策。商业模式创新则为能源化工企业智能化发展注入新活力。一些企业打破传统的产品销售模式,向 “产品 + 服务” 模式转型。例如,提供智能设备运维服务,利用远程监控和数据分析,为客户提供设备维护方案;开展能源管理服务,帮助客户优化能源使用,实现节能减排。这种创新的商业模式,不仅增加了企业的收入来源,还增强了客户粘性。创新驱动是能源化工企业实现智能化发展的必由之路。唯有不断在技术、管理、商业模式等方面进行创新,企业才能在智能化转型的赛道上持续领跑,书写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2025年05月15日
0 次
0 次
在能源化工行业智能化转型的进程中,众多企业积极探索实践,涌现出一批极具借鉴意义的成功案例。这些案例不仅展示了智能化转型的显著成效,更为其他企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参考。某大型煤炭企业通过智能化开采系统的应用,实现了生产效率与安全性的双提升。该企业在煤矿井下部署了智能采掘设备,结合精准定位、自动导航等技术,使采煤机能够根据煤层厚度自动调整开采参数,实现无人化开采。同时,利用井下传感器网络和高清摄像头,构建起全方位的安全监测系统,可实时监测瓦斯浓度、顶板压力等安全指标,一旦出现异常立即预警并启动应急处置程序。智能化转型后,该企业采煤效率提高了 40%,井下作业人员减少了三分之一,安全生产事故率大幅降低。一家知名石化企业则在生产运营全流程进行智能化改造。在生产环节,引入先进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实现了装置运行参数的自动调节和优化;在仓储物流环节,利用智能仓储管理系统和无人配送车辆,提升了物资存储和运输效率;在销售环节,搭建电商平台,通过大数据分析客户需求,实现精准营销。经过一系列智能化转型举措,该企业运营成本降低了 15%,市场响应速度显著加快,客户满意度也得到大幅提升。这些成功案例表明,能源化工企业智能化转型并非一蹴而就,需要结合自身实际,选择合适的切入点,从生产、管理、销售等多个环节逐步推进。同时,注重人才培养和技术引进,为智能化转型提供坚实的保障。通过借鉴这些成功经验,更多能源化工企业有望在智能化转型浪潮中实现突破,创造更大的价值。
2025年05月15日
0 次
0 次
一、钢材现货和期货价格汇总5月12日,国内钢材市场多数上涨,唐山迁安普方坯出厂含税累计上调60报2970元/吨。中美会谈取得实质性进展,期螺快速上涨,交投氛围浓厚,成交明显放量。5月12日,期螺主力合约收盘价3082涨1.52%,DIF向上突破DEA,RSI三线指标位于41-50,靠近布林带中轨运行。5月12日,国内2家钢厂上调建筑钢材出厂价20-40元/吨,2家钢厂下调20-40元/吨。此外,沙钢、永钢、中天5月中旬出厂价持稳运行。二、品种钢材每日价格行情螺纹钢:5月12日,全国31个主要城市20mm三级抗震螺纹钢均价3317元/吨,较上个交易日上涨15元/吨。目前市场基本面矛盾并不突出,同时宏观利好提振,市场信心好转,情绪端将进一步驱动价格上涨。综合来看,预计13日国内建筑钢材价格或将继续趋强运行。热轧板卷:5月12日,全国24个主要城市4.75mm热轧板卷均价3330元/吨,较上一交易日上涨24元/吨。贸易冲突有所缓和,市场情绪带动下,热卷期货价格高开高走。从需求来看,5月份需求季节性走弱,市场整体资源消化比较一般。从供应方面来看,当前钢厂仍保持利润,生产仍保持韧性。预计13日热卷价格或将震荡偏强。冷轧板卷:5月12日,全国24个主要城市1.0mm冷卷均价3860元/吨,较上一交易日下跌6元/吨。市场成交有所放量,库存去化中,冷热价差继续收窄,预计13日冷轧价格小幅上涨。中厚板:5月12日,全国24个主要城市20mm普板均价3565元/吨,较上一交易日上涨3元/吨。据了解,华东低合金资源库存较少且近期成交尚可,故价格上涨较多,12日市场整体需求较好。北方武安等市场普板仍然较为缺货,出货好于上周五,但市场观望情绪较浓,价格上涨缺乏动力。目前从钢厂接单尚可,宏观利好政策影响以及库存成本对价格形成底部支撑,预计短期中板价格仍会有窄幅上涨。三、原燃料每日价格行情铁矿石:5月12日,山东港口进口铁矿价格较上一工作日价格偏强运行,累计上涨15-20。区域内贸易商报价积极性尚可,截至目前成交较少;买盘方面,区域内钢厂维持低库存运行,整体询盘较弱。目前PB粉主流在768-773;超特粉主流在635附近;PB块主流在910-915。废钢:5月12日,全国45个主要城市重废平均价2072元/吨,较上一交易日价格下降7元/吨。短期内宏观消息或将阶段性利好钢价,相对利空原料,但由于废钢资源紧张,价格紧跟成材。因此,国内废钢或有望迎来小幅反弹。焦炭:5月12日,焦炭市场价格暂稳运行,市场情绪有所转变,提降声音增大,目前传周五落地的可能性比较大。原料煤的价格近期保持下降走向,周末吕梁、临汾市场部分煤种价格下降40-50元,12日整体原料市场继续保持下降。下游钢材方面,12日受到宏观情绪利好,钢材价格有所上涨,但受到原料让利因素影响,钢厂对于焦炭价格的下调意愿较明确,预计近期焦炭价格偏弱运行。四、钢材市场价格预测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发布,大幅降低双边关税水平。美方取消了共计91%的加征关税,中方相应取消了91%的反制关税;美方暂停实施24%的“对等关税”,中方也相应暂停实施24%的反制关税。
2025年05月14日
0 次
0 次
5月12日,《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发布。美方承诺取消根据2025年4月8日第14259号行政令和2025年4月9日第14266号行政令对中国商品加征的共计91%的关税,修改2025年4月2日第14257号行政令对中国商品加征的34%的对等关税,其中24%的关税暂停加征90天,保留剩余10%的关税。相应地,中方取消对美国商品加征的共计91%的反制关税;针对美对等关税的34%反制关税,相应暂停其中24%的关税90天,剩余10%的关税予以保留。中方还相应暂停或取消对美国的非关税反制措施。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5月11日表示,各方应在世界贸易组织框架下通过平等对话解决分歧和争端,共同维护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促进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关于金融支持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的意见》印发。《意见》提出30条重点举措,推动广州南沙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发挥引领带动作用。5月12日,唐山迁安普方坯资源出厂含税累计上调60,报2970。(元/吨)5月5日-5月11日,中国47港铁矿石到港总量2570.0万吨,环比减少64.4万吨;中国45港铁矿石到港总量2354.6万吨,环比减少95.1万吨。5月5日-5月11日,澳洲巴西铁矿发运总量2422.5万吨,环比减少117.9万吨。澳洲发运量1797.2万吨,环比增加28.0万吨;巴西发运量625.2万吨,环比减少146.0万吨。截至5月12日12:00,江苏地区钢厂铁水与废钢价差相比,铁水比废钢价格低63元/吨。5月12日,全国300家长、短流程代表钢厂废钢库存总量477.67万吨,较上周五增5.51万吨,增1.17%;库存周转天7.8天,较上周五持平。根据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工作要求,河南省生态环境厅制定了2024和2025年度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重点排放单位名录,均分别有12家。详情>>5月12日,加强战略矿产出口全链条管控工作部署会召开。会议强调,各部门要密切配合,认真履行战略矿产开采、冶炼、加工、运输、制造、销售、出口等各环节监管职责,切实加强全链条管控。5月8日,宝钢湛江钢铁有限公司零碳高等级薄钢板工厂环保BOO项目正式拉开建设帷幕。南钢股份告称,公司全资子公司金安矿业以9.20亿元竞得安徽省霍邱县范桥铁矿勘探(探矿权保留)探矿权。力拓5月12日与日本住友金属矿山就西澳大利亚Winu铜金项目签署最终合资协议,预计将于今年完成交易。据Mysteel统计,17家重点房企2025年1-4月销售额合计4319.76亿元,同比下降16.2%;4月销售额合计1150.41亿元,同比下降25.6%,环比下降20.4%。详情>>中汽协:今年1至4月份,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1017.5万辆和100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2.9%和10.8%,我国汽车产销量历史上首次双双突破1000万辆。中汽协:4月,传统燃料汽车出口31.7万辆,环比下降9.3%,同比下降18.7%;新能源汽车出口20万辆,环比增长27%,同比增长76%。上海航交所:SCFI指数上周上涨4.24点至1345.17点,周涨幅为0.31%。欧美四大远洋航线中,远东到美西和美东线运价持续上涨,欧洲航线持续下跌。国际船舶网:5月5日至5月11日,全球船厂共接获25+2艘新船订单。其中中国船厂接获13+2艘新船订单;日本船厂接获3艘新船订单;韩国船厂接获4艘新船订单;越南和荷兰船厂也接获相关新船订单。
2025年05月14日
0 次
0 次
2025年氧化镨钕月度产量2025年4月,中国氧化镨钕产量8630吨,环比3月106吨,降幅1.21% ,同比去年增1137吨,增幅15.17%。 从地区分布来看,产量排名前五的省份主要仍是江西、山东、内蒙古、甘肃、四川;从原矿和再生分离来看,原矿产出的氧化镨钕为5318吨,再生产出的氧化镨钕为3312吨,分别占比62%和38%。主要体现在江西和四川地区,受中美贸易政策调整影响,从美国进口金属矿锐减明显,四月18日美国MP Materials公告已停止向中国运送稀土精矿,引发国内原矿型分离企业后续担忧,部分提前减产应对后续原料减少问题。以下氧化镨钕产量根据上海钢联调研,由国内119家稀土分离企业其中在产氧化镨钕60家(包括原矿和再生)统计所得。2025年镨钕金属月度产量2025年4月,中国镨钕金属产量8280吨,环比3月增332吨,增幅4.18%,同比去年增1350吨,增幅19.48%。 从地区分布来看,产量排名前五的省份仍是内蒙古、江西、四川、甘肃、山东。国内4月镨钕金属产量较1月小幅增加,主要体现在内蒙古地区,个别企业给北方稀土代加工的产量有所提高,其他地区金属企业整体产量保持平稳。以下镨钕金属产量根据上海钢联调研,由国内57家稀土冶炼企业其中在产30家统计所得。2025年氧化镝月度产量2025年4月,中国氧化镝产量278.7吨,环比3月增4.7吨,增幅4.18%,同比去年增43.7吨,增幅18.60%。 从地区分布来看,产量排名前五的省份主要是江西、江苏、广东、广西、福建。从原矿和再生分离来看,原矿产出的氧化镝为180.4吨,再生产出的氧化镝为91.3吨,分别占比66%和34%。缅甸矿恢复正常进口,镝系产品整体产量保持较为稳定。以下氧化镝产量根据上海钢联调研,由国内119家稀土分离企业其中在产氧化镝40家(包括原矿和废料)统计所得。2025年镝铁合金月度产量2025年4月,中国镝铁产量126吨,环比3月减36吨,减幅22.22%,同比去年减84吨,减幅40.00%。 产量排名前五的省份主要是江西、四川、广西、浙江、福建。下游中高端领域订单仍保持稳定增量态势,但整体社会库存仍处于超需阶段,部分金属企业对应订单调整炉台。以下镝铁合金产量根据上海钢联调研,由国内57家稀土冶炼企业其中在产9家稀土冶炼企业统计所得。2025年氧化铽月度产量2025年4月,中国氧化铽产量63.9吨,环比3月增3.3吨,增幅8.31%,同比去年增4.9吨,增幅5.45%。 从地区分布来看,产量排名前五的省份主要是江西、江苏、广西、山东、广东。从原矿和再生分离来看,原矿产出的氧化铽为42.8吨,再生产出的氧化铽为21.1吨,分别占比67%和33%。缅甸矿恢复正常进口,镝系产品整体产量保持较为稳定。以下氧化铽产量根据上海钢联调研,由国内119家稀土分离企业其中在产氧化铽36家(包括原矿和废料)统计所得。2025年金属铽月度产量2025年4月,中国金属铽产量32.6吨,环比3月增1.0吨,增幅3.16%,同比去年增2.6吨,增幅8.67%。整体窄幅较为均衡,未有明显波动。以下金属铽产量根据上海钢联调研,由国内57家稀土冶炼企业其中在产8家稀土冶炼企业统计所得。2025年氧化钆月度产量2025年4月,中国氧化钆产量386吨,环比3月增4.5吨,增幅1.18%,同比去年增68吨,增幅21.38%。 从地区分布来看,产量排名前五的省份主要是江西、江苏、广西、山东、内蒙古。从原矿和再生分离来看,原矿产出的氧化钆199.5吨,再生产出的氧化钆为181.5吨,分别占比52%和48%。以下氧化钆产量根据上海钢联调研,由国内119家稀土分离企业其中在产氧化钆35家(包括原矿和废料)统计所得。2025年钆铁合金月度产量2025年4月,中国钆铁合金产量365吨,环比3月增27吨,增幅7.99%,同比去年增78吨,增幅27.18%。 产量排名前五的省份主要是江西、江苏、浙江、广西、内蒙古。以下金属铽产量根据上海钢联调研,由国内57家稀土冶炼企业其中在产 10家稀土冶炼企业统计所得。2025年氧化钬月度产量2025年4月,中国氧化钬产量58吨,环比3月减3吨,减幅4.92%,同比去年增4吨,增幅7.41%。 从地区分布来看,产量排名前五的省份主要是江西、广东、江苏、山东、广西。从原矿和再生分离来看,原矿产出的氧化钬为41.2吨,再生产出的氧化钬为16.8吨,分别占比71%和29%。以下氧化钬产量根据上海钢联调研,由国内119家稀土分离企业其中在产氧化钬25家(包括原矿和废料)统计所得。2025年钬铁合金月度产量2025年4月,中国钬铁合金产量45吨,环比3月增11吨,增幅32.35%,同比去年增22吨,增幅95.65%。以下钬铁合金产量根据上海钢联调研,由国内57家稀土冶炼企业其中在产3家稀土冶炼企业统计所得。
2025年05月14日
0 次
0 次
中美经贸高层会谈联合声明发布,双方同意大幅降低双边关税水平,美方取消共计91%的加征关税,中方相应取消91%的反制关税;美方暂停实施24%的“对等关税”,中方也相应暂停实施24%的反制关税。中方还相应暂停或取消对美国的非关税反制措施。双方将建立机制,继续就经贸关系进行协商。5月12日,全国主港铁矿石成交103.60万吨,环比增35.2%;237家主流贸易商建筑钢材成交13.54万吨,环比增43.6%。5月12日,Mysteel62%铁矿石指数100.85,涨2.8,月均98.55;65%铁矿石指数112.1,涨2.8,月均109.84。(单位:美元/干吨)5月12日,唐山迁安普方坯资源出厂含税累计上调60元/吨,报2970元/吨。5月13日,沙钢废钢上调50元/吨,执行价重一2500元/吨;重二2470元/吨;重三2440元/吨。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11日晚在日内瓦会见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伊维拉。何立峰表示,中国将继续全面深入参与世界贸易组织改革,支持世界贸易组织发挥全球贸易“稳定器”作用,维护发展中成员正当权益,为应对全球共同挑战作出更大贡献。商务部:下一步,将统筹国内经济工作和国际经贸斗争,会同相关部门,全力为外贸企业纾困解难,提供更多支持,帮助外贸企业开拓市场,促进外贸稳定发展。据商务部数据,自2024年汽车以旧换新政策实施以来,累计补贴申请量已突破1000万份。截至5月11日,2025年汽车以旧换新补贴申请量达322.5万份,其中新能源汽车占比超53%。 加强战略矿产出口全链条管控工作部署会召开。会议指出,要密切跟踪战略矿产流向,强化信息研判共享,及时做好预警和相关处置,严防战略矿产非法外流。 5月12日,全国优特钢(126家样本企业)成交量9.26万吨,较上一交易日增加4.6万吨,增幅98.71%,创近三年新高。5月12日,全国样本贸易企业工业线材成交3.51万吨,环比增加48.89%。5月5日-5月11日,中国47港铁矿石到港总量2570.0万吨,环比减少64.4万吨;中国45港铁矿石到港总量2354.6万吨,环比减少95.1万吨。 5月5日-5月11日,澳洲巴西铁矿发运总量2422.5万吨,环比减少117.9万吨。澳洲发运量1797.2万吨,环比增加28.0万吨;巴西发运量625.2万吨,环比减少146.0万吨。调研显示,4月硅锰产区187家生产企业(占比99%)产量805895吨,环比减10.37%。中汽协:今年前4个月,我国汽车产销量历史上首次双双突破1000万辆。据统计,今年1至4月份,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1017.5万辆和100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2.9%和10.8%。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442.9万辆和430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8.3%和46.2%。 南钢股份公告称,公司全资子公司金安矿业以9.20亿元竞得安徽省霍邱县范桥铁矿勘探(探矿权保留)探矿权。根据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工作要求,河南省生态环境厅制定了2024和2025年度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重点排放单位名录,均分别有12家。详情>> 17家重点房企2025年1-4月销售额合计4319.76亿元,同比下降16.2%;4月销售额合计1150.41亿元,同比下降25.6%,环比下降20.4%。
2025年05月14日
0 次
0 次
锂材料价格走势分析:供需博弈下的高位震荡
硅晶圆价格走势分析:供需宽松与政策博弈下的低位徘徊
2025年5月20日炼焦煤市场价格动态与产业链传导效应
2025年5月14日煤炭原材料价格分析:供需宽松持续,价格承压下行
2025年5月20日涂料市场价格动态与环保升级趋势
2025 中国制造业十大趋势全景透视
PVC(聚氯乙烯)价格窄幅震荡,供需博弈加剧市场分歧
2025年5月14日煤炭市场价格深度剖析:需求疲软与供给过剩双重挤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