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动态 > 资讯详情

宣汉:内外发力 向“智改数转”要效益

达州新闻网

2024年03月22日

0 次

0 次

 今年,“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成为各地新一轮发展的必答题。如何发挥科技创新的增量器作用,为企业乃至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构建新的竞争力和持久动力。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宣汉的两家企业,去看看传统产业如何向“智改数转”要效益。


  四川德润钢铁集团航达钢铁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短流程电炉炼钢企业,每年生产普通热轧带肋钢筋、热轧光圆钢筋达100万吨。按照公司现有职工人数进行测算,每人年均产钢达1546吨,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1.77倍。公司在保证生产效能的同时,采用电炉余热回收装置用于发电,每年可降低碳排放量超过2万吨,相当于植树造林约17万棵。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数智赋能”,从公司的智能中控室到生产线上的机械臂,从成品钢材的产品标识再到空中的行车转运作业,处处可以感受到“智改数转”带来的安全、高效、便捷。


  四川德润钢铁集团航达钢铁有限责任公司技术中心主任 吴少坤:这个标签就相当于电子版本的产品质量书。我们可以看到钢材生产日期、规格、重量的相关数据,有了这个标签,我们就可以对生产出来的钢材实现全流程溯源,这样也是为了更好保证产品质量。


  从小处着手,从大处着眼。公司在2020年建厂之初,就将“智能化、数字化、精益化、安全化”定位为企业转型目标,先投入12亿元,引进工艺技术处于世界领先的意大利电炉、轧机等核心智能化装备,同时,采用国内先进智能制造管理系统,打造“数智赋能短流程电炉炼钢”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进一步实现生产效率的提升和生产成本的下降。2023年度,公司荣获四川民营企业100强,成功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和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科技创新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为强化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宣汉县科技局推行“一企一策”精准服务,努力帮助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宣汉县科技局资源配置与成果股股长  冉晓丽:我们建立了科技助企秘书,2023年帮助航达钢铁超低排放数字化管理关键技术研发项目获得了揭榜挂帅科技项目立项支持,立项资金120万元。项目在实施过程中申请实用新型专利14件,发明专利2件。通过项目实施,帮助企业实现了超低排放、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发展。


  四川德润钢铁集团航达钢铁有限责任公司企业发展部部长 郑成威:下一步,公司将会在数字化建设方面加大资金投入,继续完善和提升各个系统应用,实现进一步精细化管理,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目前,宣汉正围绕天然气化工、微玻纤新材料、金属新材料等重点产业,加强创新主体培育,让企业成为创新主体。位于宣汉县普光微玻纤新材料产业园内的四川中信华诚化工科技有限公司,是全国单条线生产不溶性硫磺最大的一家化工企业。依托当地的硫磺和二硫化碳原材料,公司生产的不溶性硫磺和再生液硫,已销往北美、欧洲、东南亚、韩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近年来,通过自身的产品技术研究和当地主管部门的政策支持,公司效益日渐攀升,目前,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比达20%。


  四川中信华诚化工科技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 吴烨力:我们现在逐步推进智能化体系的进程。使用的控制系统主要是针对现阶段的闭环工艺而进行单独设计的,经过两年的时间,我们的产品增产率达到57%,还有我们原料的结晶收率由原来的87%已经达到现在的92.3%。


  2023年,宣汉县狠抓科技项目管理,积极向上争取各级各类科技项目资金997万元,助力企业“提质增效”;成功创建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和达州市首个瞪羚企业,全县科技创新体系日趋完善,科技支撑作用成效明显。


  宣汉县科技局资源配置与成果股股长  冉晓丽:我们将围绕重点产业,力争新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0余家;加强核心技术攻关,引导企业深入挖掘技术创新堵点、卡点,联合高校院所开展技术攻关,助力企业创新发展;加强创新平台培育,链接高校院所创新资源,以产业重点龙头企业联合创建创新平台,为我县百强县晋位,争创千亿县做好科技支撑。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