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3月11日
0 次
0 次
在全球能源格局深度调整、科技变革浪潮汹涌的当下,能源化工行业正站在转型升级的关键十字路口。作为我国能源化工领域的领军企业,中国石化深刻认识到科技创新的核心战略地位,全力攻克关键核心技术,为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促进绿色低碳转型、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
一、担当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筑牢创新根基
中国石化主动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大势,积极投身于新能源、新材料、绿色低碳等领域国家级创新平台的建设,加速新型研发机构布局,致力于构建完善且坚实的科技创新体系,为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奠定根基。
在油气勘探开发领域,面对深层、超深层以及非常规油气资源勘探开发难度大的挑战,中国石化加大科研投入,集中优势力量进行联合攻关。以其在页岩油勘探开发方面的成就为例,成功创建了适应我国陆相断陷盆地地质特征的页岩油富集理论,配套形成了涵盖地质评价、高效钻井、先进压裂等全流程的勘探开发技术体系。这一成果不仅推动了我国页岩油资源的高效开发,使得我国在该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更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增添了有力支撑。
二、提供高质量科技供给,推动产业升级
(一)油气上游领域:增储上产技术取得新突破
中国石化持续强化油气上游关键技术研发,旨在打造新一代支撑油气增储上产的工程工艺与高性能装备技术体系。在深层地热资源开发方面,中国石化成功启动建设深层地热全国重点实验室,深入研究深层地热形成机理、高效开采技术及综合利用模式,有望开辟新的能源增长点,助力优化我国能源结构。
在油气勘探技术创新上,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手段,对海量地质数据进行精准分析与处理,大幅提高了勘探成功率与效率。在钻井技术领域,研发出一系列适用于复杂地质条件的高性能钻井液体系与先进钻井装备,有效解决了超深井、水平井钻井过程中的井壁稳定、高效破岩等难题,降低了钻井成本,为油气资源高效开发提供了坚实保障。
(二)炼油领域:深化技术创新,应对市场变化
随着全球能源转型加速以及我国成品油需求结构的变化,中国石化加快引领性炼油技术开发。通过深化基础理论研究,不断优化炼油工艺,加大炼化一体化技术创新力度,实现炼油与化工业务的深度融合与协同发展,提升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与产品附加值。
在应对成品油需求达峰方面,中国石化强化炼油技术战略布局,积极研发生产清洁燃料、高端润滑油基础油以及化工原料等高附加值产品的技术。例如,在劣质原油加工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能够将原本难以处理的劣质原油转化为优质的汽柴油、化工原料等产品,既降低了对优质原油的依赖,又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与市场竞争力。
(三)化工新材料领域:突破关键技术,提升产品竞争力
化工新材料是能源化工行业高端化发展的重要方向。中国石化加快化工新材料关键技术开发,加大高附加值产品研发力度,在高性能聚烯烃、特种橡胶、工程塑料等领域取得显著成果。
中国石化成功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性能聚烯烃弹性体技术,打破了国外长期的技术垄断。该材料具有优异的柔韧性、抗冲击性和耐老化性能,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医疗卫生、高端包装等领域,有力推动了我国相关产业的升级发展。在特种橡胶领域,中国石化研发的氢化丁腈橡胶实现了产业化生产,其产品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我国高端装备制造、航空航天等领域提供了关键基础材料。
(四)新兴领域:积极布局,抢占发展先机
除了在传统业务领域发力,中国石化还积极布局深层地热、氢能、循环经济、生物制造等新兴领域的技术开发。在氢能领域,中国石化构建了涵盖制氢、储氢、运氢、加氢全产业链技术研发体系。在制氢环节,研发了多种先进的制氢技术,包括高效电解水制氢、煤制氢耦合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等技术,降低了制氢成本并提高了制氢过程的清洁性;在储氢和运氢方面,开展高压气态储氢、低温液态储氢以及固体储氢等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示范,同时布局建设加氢基础设施,推动氢能在交通、工业等领域的广泛应用,为我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提供重要支撑。
在循环经济领域,中国石化致力于开发废塑料循环利用技术,通过自主研发的先进工艺,将废弃塑料转化为高品质的化工原料,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有效解决了塑料污染问题,同时开辟了新的原料来源渠道,降低了对原生资源的依赖。
三、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实现创新价值
为加速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中国石化牵头组建了众多跨领域、大协作、高强度的创新联合体,建立起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机制。通过与高校、科研机构紧密合作,整合各方优势资源,共同攻克技术难题,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
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中国石化充分用好用足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支持政策,为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应用提供有力保障。例如,在高端石油工程装备领域,中国石化自主研发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深海钻井平台,在政策支持下,成功实现产业化应用,并逐步拓展市场,打破了国外同类产品的垄断局面。
同时,中国石化完善多元化奖励激励制度体系,加大中长期激励机制实施力度,深化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的创新积极性与主动性,形成企业与科技人员利益共同体,推动更多科技成果从样品转化为产品,最终形成产业,实现创新价值的最大化。
四、数智化赋能,构建产业发展新生态
随着数字技术与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中国石化积极拥抱数智化变革,充分发挥工业互联网、物联网、5G、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赋能支撑作用,加快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链条、系统化改造升级。
在生产环节,通过建设智能工厂、智能油气田,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控制与优化。利用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算法,对生产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与预测性维护,有效降低设备故障率,提高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在运营管理方面,构建一体化的智能运营中心,实现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协同管理,提升决策的科学性与及时性。
在销售与服务领域,中国石化借助数字化手段,打造线上线下融合的营销服务体系,通过电商平台、移动支付、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等,实现精准营销与个性化服务,提升客户满意度与忠诚度。同时,中国石化积极推进人工智能与石化产业的深度融合,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开展智能勘探、智能生产、智能安全管理等应用,为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构建石化产业新生态、数字服贸新业态、现代工业新体系。
中国石化在攻克关键核心技术、推动能源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通过担当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供高质量科技供给、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以及数智化赋能等一系列举措,取得了显著成效。展望未来,中国石化将继续秉持创新驱动发展理念,不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持续提升创新能力,为我国能源化工产业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贡献,在全球能源化工舞台上展现中国企业的创新实力与担当。
严卫东赴福建省泉州市厦门市考察
四川达州:抓住数字经济发展机遇,推进实现高质量发展
邵革军赴大竹县调研时强调 坚持干字当头 向新向高而行 为奋力开创达州高质量发展新局面贡献大竹力量
宣汉:内外发力 向“智改数转”要效益
邵革军主持召开专题会议研究交通建设、城镇污水治理、中心城区危旧房改造“三大攻坚行动”有关工作
达州高新区:铸强工业“主引擎” 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达州高新区:锚定全年目标任务 企业生产跑出“加速度”
达州建筑材料行业:创新驱动,绿色引领,构建产业发展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