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动态 > 资讯详情

制造业攻坚转型路:厚积薄发,撬动经济增长杠杆

达州市中小企业智改数转公共服务平台

2025年02月27日

0 次

0 次

在全球经济格局深度调整、科技革命日新月异的当下,制造业作为经济发展的根基,正踏上一条充满挑战与希望的攻坚转型之路。历经多年的沉淀与积累,制造业如今已到了厚积薄发的关键时刻,凭借顽强的毅力与创新的智慧,正逐步撬动经济增长的杠杆,向着高质量发展的彼岸奋勇前行。

回首往昔,传统制造业在推动经济增长、解决就业等方面功不可没。它以规模化、标准化的生产模式,为社会源源不断地输出各类产品。然而,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传统制造业的弊端逐渐显现。粗放式的发展导致资源浪费严重,环境污染问题突出,产品同质化竞争激烈,利润空间被不断压缩。面对这些困境,制造业转型势在必行,一场攻坚克难的战役就此打响。

技术研发与应用是这场转型之战的核心阵地。制造企业纷纷加大研发投入,像华为、大疆等企业,每年投入的研发资金占营业收入的比重高达 10% - 20%。长期的坚持换来了丰硕的成果,华为在 5G 通信技术领域取得全球领先地位,其研发的基站设备传输速率快、信号稳定,助力全球众多国家加速迈入 5G 时代;大疆凭借精湛的无人机技术,产品在航拍、农业植保、物流配送等多个领域广泛应用,占据了全球民用无人机市场超过 70% 的份额。这些企业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技术创新在制造业转型中的强大驱动力。

智能制造的推广也是关键一环。越来越多的工厂引入工业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和智能仓储物流系统,实现了从传统人工生产向智能化生产的跨越。以富士康为例,在部分手机生产线上,工业机器人承担了超过 80% 的重复性、高强度工作,生产效率提高了 3 倍以上,产品不良率降低至 1% 以内。同时,通过物联网技术,将生产设备、原材料、人员等各个要素互联互通,实现实时监控与精准调度,让整个生产过程更加高效、透明。

绿色发展理念同样深入人心。传统钢铁、化工等重污染行业积极进行节能减排改造。宝钢集团采用先进的干熄焦技术,使焦炭余热回收率达到 90% 以上,不仅减少了能源消耗,还大幅降低了大气污染物排放;巴斯夫化工在中国的工厂大力推广使用可再生能源,太阳能、风能发电占总用电量的比例逐年攀升,有效降低了碳排放。这些举措使得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的同时,也提升了自身的市场竞争力,赢得了消费者的认可。

制造业的攻坚转型对经济增长的撬动作用日益显著。从宏观层面看,先进制造业的崛起带动了上下游产业协同发展。例如,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火爆,催生了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零部件产业的繁荣,以及充电桩、换电站等配套基础设施产业的兴起。据估算,每一辆新能源汽车的生产,大约能带动相关产业价值增值 5 - 10 倍,创造大量就业岗位,为经济增长注入强劲动力。

在区域经济层面,转型成功的地区经济活力爆棚。长三角地区作为我国制造业的重要基地,通过培育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如苏州的纳米技术产业、无锡的物联网产业等,吸引了大量高科技人才和创新型企业汇聚,区域 GDP 增速连续多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土地利用效率大幅提高,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成为全国经济发展的排头兵。

国际市场上,转型升级后的中国制造更是展现出强大的竞争力。中国高铁凭借先进的技术、可靠的质量和合理的价格,走出国门,在全球范围内斩获大量订单,不仅为沿线国家提供了高效便捷的交通解决方案,也提升了中国在国际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影响力;中国的家电产品通过融入智能技术,实现远程操控、智能节能等功能,深受国外消费者喜爱,市场份额不断扩大,重塑了中国制造业在世界消费者心中的形象。

展望未来,制造业的攻坚转型之路依然任重道远。但只要企业、政府和社会各界齐心协力,持续加大技术创新、智能制造和绿色发展的推进力度,制造业必将持续发挥其撬动经济增长杠杆的巨大作用,为人类社会的繁荣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