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4 月 17 日,稀土市场价格在政策调控下保持相对稳定。近期,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加强稀土资源保护和产业管理的政策措施,对稀土开采、生产和出口进行了严格规范。这使得稀土市场供应更加有序,价格波动幅度减小。目前,氧化镨钕等主要稀土产品价格在每吨 50 - 60 万元之间波动。政策调控背景与影响政策调控背景:稀土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在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然而,过去稀土行业存在着无序开采、过度竞争等问题,导致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严重。为了保护稀土资源,促进稀土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国家加强了对稀土行业的政策调控。对市场的影响:政策调控使得稀土开采和生产企业更加注重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提高了行业的准入门槛。同时,也促使企业加强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在出口方面,政策调控加强了对稀土出口的管理,保障了国家的战略利益。稀土产业升级路径技术创新驱动:稀土企业加大了在稀土提取、分离、纯化等关键技术领域的研发投入,提高了稀土资源的回收率和利用率。同时,开发了新型稀土功能材料,如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稀土发光材料等,拓展了稀土的应用领域。产业整合与协同发展:通过企业兼并重组、产业联盟等方式,实现了稀土产业的整合和协同发展。提高了产业集中度,增强了企业的规模效应和市场竞争力。同时,加强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合作,形成了完整的稀土产业链。绿色发展与循环经济:稀土企业积极推进绿色生产和循环经济发展,加强了环保设施建设,减少了污染物排放。同时,开展了稀土资源的综合回收利用,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未来展望未来,随着新能源、新材料等行业的快速发展,对稀土的需求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稀土产业将在政策调控的引导下,加快产业升级步伐,实现高质量发展。同时,加强国际合作,提高我国在全球稀土产业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2025年04月17日
0 次
0 次
2025年4月17日,全球铁矿石市场呈现出复杂的波动态势。根据最新市场监测数据,进口铁矿石价格指数(62%品位)在近期经历了先抑后扬的走势,目前报价在每吨85—90美元区间徘徊,较上月同期上涨约3%。这一价格波动背后,是多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从供应端来看,澳大利亚和巴西作为全球主要的铁矿石出口国,其生产状况对国际市场价格具有决定性影响。近期,澳大利亚部分矿山因设备维护和天气原因出现短期减产,而巴西矿山的发货量虽有所增加,但受物流瓶颈限制,实际到港量并未显著提升。这种供应端的结构性变化,加剧了市场对铁矿石供应紧张的预期,推动了价格的短期上涨。需求方面,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铁矿石消费国,其钢铁行业的生产活动对铁矿石需求具有直接拉动作用。尽管当前钢铁行业面临产能过剩和环保压力,但在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市场的支撑下,钢铁产量仍保持相对稳定。然而,随着钢铁企业利润空间的压缩,对高成本铁矿石的采购意愿有所减弱,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铁矿石价格的过快上涨。从行业影响来看,铁矿石价格的波动对钢铁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均产生了深远影响。上游矿山企业受益于价格上涨,利润空间有所扩大;而下游钢铁企业则面临成本上升和市场竞争加剧的双重压力。为了应对这一挑战,钢铁企业纷纷加强成本控制,优化原料采购结构,并加大在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方面的投入。展望未来,铁矿石市场价格将继续受到供需关系、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导向等多重因素的影响。预计随着全球经济的逐步复苏和钢铁行业的转型升级,铁矿石价格将在波动中寻求新的平衡点。
2025年04月17日
0 次
0 次
2025年4月17日,国内纯碱市场价格呈现出大幅上涨的态势。作为玻璃生产的主要原材料之一,纯碱价格的飙升对玻璃行业产生了深远影响。根据市场监测数据,当前国内轻质纯碱价格已突破每吨2000元大关,较上月同期上涨约15%。纯碱价格的上涨主要受到供需关系失衡和成本上升的双重驱动。从供应端来看,近期国内部分纯碱生产企业因设备故障和环保限产等原因出现减产停产现象,导致市场供应量大幅减少。而需求端方面,随着玻璃行业的复苏和光伏产业的快速发展,对纯碱的需求持续旺盛。这种供需关系的失衡推动了纯碱价格的快速上涨。成本上升方面,纯碱生产企业的原材料成本、能源成本和环保成本均有所增加。特别是环保成本的上升,对纯碱生产企业的盈利能力构成了较大压力。为了应对成本上升的压力,部分纯碱生产企业不得不提高销售价格以维持利润空间。对于玻璃行业而言,纯碱价格的飙升无疑增加了生产成本和经营压力。为了应对这一挑战,玻璃企业纷纷采取多种措施来降低生产成本和应对市场变化。一方面,玻璃企业加强与纯碱生产企业的合作与沟通,争取更优惠的采购价格和更稳定的供应保障;另一方面,玻璃企业加大在技术创新和节能减排方面的投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对纯碱等原材料的依赖。展望未来,纯碱市场价格将继续受到供需关系、成本变化和政策导向等多重因素的影响。预计随着纯碱生产企业的复工复产和玻璃行业的转型升级,纯碱价格将在波动中寻求新的平衡点。而玻璃行业也将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来应对原材料成本上升的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
2025年04月17日
0 次
0 次
2025 年 4 月 17 日,国内砂石市场价格呈现出复杂多变的态势。从地区分布来看,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砂石价格相对稳定且处于较高水平,机制砂价格普遍在每吨 80 - 100 元,天然砂价格更是高达每吨 120 - 150 元。而在中西部一些资源丰富但需求相对不足的地区,砂石价格则较为低廉,机制砂价格多在每吨 50 - 70 元,天然砂价格在每吨 80 - 110 元。价格波动因素剖析基建需求拉动:当前,国家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众多重大项目纷纷上马。例如,在交通领域,高铁、高速公路的建设持续推进,对砂石的需求量巨大。以某高铁项目为例,其建设过程中每月砂石用量高达数十万吨。这种强劲的需求拉动了砂石价格的上涨,尤其是在项目集中开工的地区,砂石供应紧张,价格更是水涨船高。环保政策限制: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和环保政策的日益严格,砂石开采和加工企业面临着更大的环保压力。许多小型、不达标的砂石厂被关停整顿,导致砂石市场供应量减少。同时,环保要求的提高也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如环保设备的投入、废弃物处理费用等,这些成本最终转嫁到砂石价格上,进一步推动了价格的上涨。运输成本影响:砂石的运输成本也是影响其价格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砂石属于大宗商品,运输距离和运输方式对成本影响较大。在一些偏远地区,由于运输距离远,运输成本高,导致砂石价格相对较高。此外,油价波动、交通管制等因素也会对运输成本产生影响,从而间接影响砂石价格。对行业的影响砂石价格的波动对建筑、道路施工等行业产生了深远影响。对于建筑企业来说,砂石成本的上升增加了项目建设的成本压力,可能导致部分项目利润空间被压缩。为了应对成本上涨,一些企业可能会选择降低工程质量标准或寻找替代材料,但这无疑会对建筑质量产生潜在风险。对于道路施工企业而言,砂石供应的不稳定和价格上涨可能会影响工程进度,增加施工难度。未来展望展望未来,随着基建投资的持续推进,砂石需求仍将保持旺盛态势。但同时,环保政策不会放松,砂石供应端仍将面临一定压力。预计砂石价格将在供需关系和政策导向的共同作用下,继续保持高位波动。行业企业应加强资源整合,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以应对市场变化。
2025年04月17日
0 次
0 次
2025 年 4 月 17 日,聚乙烯市场价格呈现震荡上行态势。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价格较上一交易日上涨 0.8%,高密度聚乙烯(HDPE)价格也有所上涨。目前,LLDPE 市场主流报价在每吨 8500 - 8800 元,HDPE 市场主流报价在每吨 8200 - 8500 元。价格波动因素解读原油价格影响:聚乙烯的生产主要依赖石油,原油价格的波动对聚乙烯价格具有重要影响。近期,国际原油价格受地缘政治局势紧张、全球经济复苏预期等因素影响,出现上涨走势。原油价格的上涨导致聚乙烯生产成本增加,进而推动聚乙烯价格上涨。装置检修与供应变化:部分聚乙烯生产企业近期进行装置检修,导致市场供应量减少。例如,某大型石化企业的聚乙烯装置进行为期一个月的检修,使得该地区聚乙烯供应紧张。供应的减少进一步加剧了市场价格的上涨压力。下游需求变化:随着国内经济的逐步复苏,塑料制品行业的需求有所增加。尤其是在包装、农业、建筑等领域,对聚乙烯的需求增长较为明显。需求的增加为聚乙烯价格上涨提供了支撑。塑料制品行业应对策略聚乙烯价格的波动给塑料制品行业带来了较大的成本压力。为了应对这一挑战,塑料制品企业采取了多种策略。一方面,企业加强与供应商的合作,通过长期合同、集中采购等方式降低原材料采购成本。另一方面,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单位产品的原材料消耗。此外,一些企业还积极开发新产品,拓展应用领域,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未来发展展望未来,聚乙烯市场价格将继续受到原油价格、供应变化和下游需求等因素的影响。随着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可降解塑料等新型塑料材料的发展将对传统聚乙烯市场产生一定冲击。塑料制品行业需要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加强绿色生产和可持续发展,以适应市场变化。
2025年04月17日
0 次
0 次
2025 年 4 月 17 日,全球铜精矿市场供应出现明显波动。由于主要产铜国智利和秘鲁近期遭遇极端天气和矿山事故影响,铜精矿产量大幅下降。据市场数据显示,智利部分大型铜矿因暴雨导致开采受阻,秘鲁一些矿山因设备故障停产检修,这使得全球铜精矿供应紧张局势加剧。在此背景下,铜精矿现货价格指数较上一交易日上涨 2.5%,较月初已累计上涨约 8%。供应波动根源剖析自然因素干扰:智利和秘鲁作为全球重要的铜矿产地,其气候和地质条件复杂多变。近期,这些地区频繁出现暴雨、洪水等极端天气,不仅影响了矿山的正常开采作业,还导致运输道路中断,使得铜精矿的运输和供应受到严重影响。矿山运营问题:部分铜矿由于设备老化、维护不足等问题,在生产过程中频繁出现故障。例如,秘鲁一些老旧矿山由于长期高强度开采,设备磨损严重,不得不进行停产检修,进一步减少了铜精矿的供应量。政策与社区因素:一些铜矿项目还面临着当地社区的抗议和政策限制。当地居民担心铜矿开采对环境和社区发展造成负面影响,要求提高环保标准和分享更多经济利益。这使得部分铜矿项目的审批和运营面临不确定性,影响了铜精矿的供应。对铜材行业的影响铜精矿供应的波动给铜材行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铜材生产企业面临着原材料成本上升和供应不足的双重压力。为了确保生产,企业不得不提高采购价格,这直接导致生产成本大幅增加。同时,由于铜精矿供应紧张,企业还面临着生产计划调整和订单交付延迟等问题,影响了企业的市场信誉和客户满意度。在下游应用领域,如电力、电子、建筑等行业,铜材价格的上涨也增加了这些行业的生产成本,可能会影响相关产品的价格和市场需求。行业应对举措面对铜精矿供应波动带来的挑战,铜材行业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一方面,企业加强了与铜精矿供应商的合作,通过签订长期供应合同、参与矿山投资等方式,确保原材料的稳定供应。另一方面,企业加大了对废铜回收利用的力度,提高废铜的回收率和利用率,以缓解对铜精矿的依赖。此外,企业还加强了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开发新型铜合金材料,提高产品的性能和附加值,以应对成本上升的压力。未来市场展望未来,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和新能源、电动汽车等行业的快速发展,对铜材的需求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然而,铜精矿供应的不确定性仍然存在,市场价格波动可能会加剧。铜材行业需要进一步加强供应链管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以适应市场的变化。
2025年04月17日
0 次
0 次
2025年4月17日,钢材市场价格呈现复杂多变的态势。根据最新市场数据,螺纹钢(Φ20mm,HRB400E)价格为每吨3193.5元,较上期下跌46.2元,跌幅达1.4%。这一价格波动主要受春节假期临近、终端企业停工放假以及钢厂生产意愿减弱等多重因素影响。从供需关系来看,当前钢材市场供应端呈现扩张趋势,但需求端增长乏力。基建需求虽保持稳定,但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导致需求放缓,使得钢材价格上行空间受限。同时,环保成本的增加也进一步压缩了钢厂的利润空间,迫使部分钢厂采取减产措施以应对市场压力。在技术创新方面,新型建筑材料和替代材料的涌现对传统钢材市场构成了一定冲击。然而,由于钢材在建筑结构中的不可替代性,其市场需求仍保持相对稳定。未来,随着绿色建筑和循环经济的发展,钢材行业将面临转型升级的压力,需要加大在环保技术和新材料研发方面的投入。从政策导向来看,政府对钢铁产能的调整以及环保政策的加强将继续影响钢材价格走势。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内,钢材价格将在供需博弈中维持弱势整理态势,市场参与者需密切关注政策动态和市场变化,以制定合理的经营策略。
2025年04月17日
0 次
0 次
“各项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持续发力显效,我国经济运行起步平稳,发展态势向新向好,外贸顶压前行,实现规模增长、质量提升。今年一季度,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10.3万亿元,同比增长1.3%。”在4月14日举行的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海关总署副署长王令浚说。进出口增速逐月回升,民营企业进出口占比提升一季度,我国货物贸易出口6.13万亿元,增长6.9%;进口4.17万亿元,下降6%。王令浚介绍了4方面特点:一是进出口增速逐月回升。一季度,我国进出口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连续8个季度超10万亿元。二是民营企业进出口占比提升。一季度,我国民营企业进出口5.85万亿元,增长5.8%,占我国进出口总值的56.8%,较去年同期提升2.4个百分点。同期,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2.99万亿元,增长0.4%,占进出口总值的29%。三是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增速高于整体。一季度,我国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5.26万亿元,增长2.2%,高出整体0.9个百分点,占进出口总值的51.1%。其中,对东盟进出口1.71万亿元,增长7.1%。四是机电产品进出口增长较快。一季度,我国进出口机电产品5.29万亿元,增长7.7%。其中,家用电器、笔记本电脑、电子元件等出口增长较快,自动数据处理设备零部件、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等进口增长较快。“在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贸易保护主义加剧以及地缘政治紧张因素依然较多的情况下,我国外贸进出口规模实现平稳增长,发展的质量也在稳步提升。”王令浚说。出口展现较强韧性,进口增长空间巨大先看出口。“一季度,我国出口规模突破6万亿元,实现6.9%的较快增长,在压力下展现了较强的韧性。”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统计分析司司长吕大良分析,韧性表现在需求、创新和竞争力等方面。国际市场需求方面,一季度,全球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均值是49.9%,高于去年四季度,也高于去年同期。其中,亚洲、非洲3月份的制造业均在扩张期间。海关数据显示,我国对上述地区出口分别增长7.8%、12.5%,增速均高于整体。一季度,我国对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出口实现了增长。国内产业创新方面,中国制造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动能强劲。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出口连续4年保持增长势头,一季度继续增长10.8%;专用装备出口连续9年增长,一季度增长16.2%。此外,广大外贸经营主体快速响应全球市场的多样化需求,不断推出“新品”“潮品”。一季度,我国对欧盟出口体育用品、对东南亚出口化妆品都是两位数增长。“我国出口确实面临复杂严峻的外部形势,但是‘天塌不下来’。近年来,我国积极构建多元化市场,深化与各方的产业链供应链合作,不仅赋能了对方发展,也增强了自身韧性。中国内需市场广阔,是重要的大后方。我们将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以自身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吕大良说。再看进口。“一季度进口增速下降,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吕大良介绍,不同商品进口有升有降。其中,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跌的影响,一季度,我国铁矿砂和煤炭的进口均价跌幅都超过了两成,原油、大豆的进口均价也分别下跌了5.7%和16.6%,这些价格因素影响整体进口增速2.6个百分点。此外,跟去年相比,今年一季度少了2个工作日,也影响进口增速约2个百分点。部分领域进口出现较快增长。比如,国内工业生产较快增长,带动相关行业关键零部件和高技术装备进口普遍增长。一季度,我国进口的自动数据处理设备零部件、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分别增长了95.6%和52.5%。又如,消费市场平稳向好,带动消费品进口增加。一季度,部分民生商品进口增加,食用油进口值增长12.1%,干鲜瓜果进口量增加8.3%。“我国已连续16年保持全球进口第二大国的地位,年均增速达5.4%,全球进口份额也从7.9%稳步提升到10.5%。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进口增长空间巨大,中国大市场始终是世界的大机遇。”吕大良说。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与各国开展互利共赢的经贸合作“近期,美国政府滥施关税,不可避免地对全球包括中美在内的贸易造成负面影响。中国第一时间坚决实施必要的反制措施,这不仅是为了维护自身正当权益,也是为了捍卫国际贸易规则和国际公平正义。中国将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与各国开展互利共赢的经贸合作。”王令浚表示,贸易战没有赢家,保护主义没有出路。美国政府所作所为已经引起全球普遍反对,中方已经坚决采取反制措施,并将与各方一道继续共同反对美国关税霸凌霸道行为,共同捍卫多边贸易体制和经济全球化。王令浚表示,海关将严格依法实施各项对美反制措施,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加快推进智慧海关建设和国际合作,创新海关监管制度,不断提高监管效能和服务水平,促进企业通关便利,以更优监管、更高安全、更大便利、更严打私的实际成效,推动外贸稳定发展。记者手记外贸韧性从何而来?面对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一季度外贸成绩单备受关注。进出口10.3万亿元,同比增长1.3%,顶压前行的中国外贸展现出较强韧性,实现平稳开局。韧性来自“中国智造”的强大实力。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外贸“含新量”不断提升,中国产品不仅深度嵌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装备上下游企业,也丰富了世界各国消费者的选择,满足了多样化的需求。韧性来自多元市场的不断拓展。东盟继续稳居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占我国外贸的比重提升到16.6%;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规模再创历史同期新高,占我国外贸比重达到51.1%;对欧盟进出口保持稳定增长。面对困难挑战,只要坚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积极构建多元化市场,以自身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以自身高质量发展助推各国共同发展,中国外贸一定会为世界经济注入更多稳定性和正能量。《 人民日报 》( 2025年04月15日 03 版)
2025年04月17日
0 次
0 次
3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7.7%(增加值增速均为扣除价格因素的实际增长率)。从环比看,3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月增长0.44%。1—3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5%。分三大门类看,3月份,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3%,制造业增长7.9%,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3.5%。分经济类型看,3月份,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3%;股份制企业增长8.3%,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5.2%;私营企业增长8.2%。分行业看,3月份,41个大类行业中有39个行业增加值保持同比增长。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长10.6%,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增长6.8%,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5.4%,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增长7.3%,纺织业增长5.7%,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8.8%,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0.9%,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7.7%,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6.5%,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9.3%,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4.7%,汽车制造业增长11.5%,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19.0%,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13.0%,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13.1%,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3.3%。分产品看,3月份,规模以上工业623种产品中有405种产品产量同比增长。其中,钢材13442万吨,同比增长8.3%;水泥15788万吨,增长2.5%;十种有色金属692万吨,增长3.7%;乙烯319万吨,增长6.1%;汽车304.5万辆,增长8.4%,其中新能源汽车129.8万辆,增长40.6%;发电量7780亿千瓦时,增长1.8%;原油加工量6306万吨,增长0.4%。3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为93.0%,同比下降0.1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13493亿元,同比名义增长7.7%。
2025年04月17日
0 次
0 次
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市场监管总局日前联合印发《轻工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提出到2027年,重点轻工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到90%左右,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75%左右,打造100个左右典型场景,培育60家左右标杆企业,制定修订50项左右国家和行业标准,形成一批数字化转型成果。专家认为,《实施方案》以数字化转型场景培育为牵引,以数字技术创新应用为驱动,以数字化标准和人才建设为支撑,将促进轻工业梯次数字化转型,着力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为推进新型工业化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提供坚实物质技术基础。强化数字技术赋能当前,人工智能技术成为轻工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推手。比如,伊利集团携手联想方案服务共同推进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打造混合式人工智能引领的“人智共创”。联想方案服务为伊利完成了多个数据模型构建,实现数据传输准确率100%。浪潮数字企业总经理魏代森认为,作为国民经济的传统优势产业和重要的民生产业,轻工业数字化转型意义重大,需要充分发挥数据驱动、场景创新、技术赋能、生态协同的价值。其中,人工智能是引领未来的战略性和基础性技术,带动企业智能应用场景创新,带来新的交互模式、更高的自动化水平、更强大的智能决策能力,也为轻工业数字化转型注入新动能。赛迪研究院消费品工业研究所副研究员王旭表示,从产业链环节看,人工智能技术能大幅提升产品智慧设计能力,实现供应链精准协同管理、赋予产品智能化功能等。随着居民消费场景加速变革、行业应用场景深入挖掘、高质量数据集建设和专业大模型进一步推广,智能技术在轻工业渗透率将持续提高,也有助于提升我国在全球轻工产业的竞争力,有效增强技术引领和主动布局能力,进而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实施方案》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在轻工业的创新应用,提出实施“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行动”。其中强调,人工智能赋能应用要重点培育协同设计、智能生产、预防性维护等生产场景和智能家居、智能穿戴、智能骑行等消费场景。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负责同志介绍,将支持家电、家具、照明等行业骨干企业,基于特定场景开展数据模型开发、应用测试验证,在智能制造、智能家居等领域打造一批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场景。鼓励行业协会、科研院所等组织推广人工智能技术场景化应用,重点培育协同设计、智能生产、在线检测、预防性维护、智慧营销等生产端场景和智能家居、智能穿戴、智能骑行、智慧养老等消费端场景。以点带面梯次发展《实施方案》强调场景牵引轻工业数字化转型。赛迪研究院消费品工业研究所助理研究员许靖分析,轻工业涉及国民经济行业58个中类、206个小类行业,既包含典型流程型工业,也包含新兴技术密集型产业。细分领域工艺装备特点、企业转型基础等存在较大差异。同时,家电、电动自行车等行业产品本身就具有数智化属性,产业链价值链长,应用场景丰富。因此,场景牵引是轻工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着力点和内生动力。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负责同志介绍,轻工业以中小企业为主,需以场景为牵引,以点带面形成示范效应,实现“数字场景—数字车间—智能工厂—智慧供应链”梯次发展。为此,《实施方案》附录中给出了《典型场景清单》,梳理出数字化研发设计、柔性化生产制造、数字化质量检测、供应链协同管理和数字化营销服务五大典型场景,为轻工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技术路径指引。轻工业数字化转型已涌现出诸多创新应用场景。比如,鲁花集团基于浪潮海岳软件打造的数字化平台,将复杂的销售业务场景从原来的11个操作步骤简化为一键完成,支撑跨组织、跨区域、跨业态以及上下游协同化运营,创新了线上线下多渠道良好互动销售模式。“灯塔工厂”蒙牛宁夏工厂全面应用自动化设备、物联网技术和大数据分析平台等数智化技术,不仅显著提高了生产效率,还能确保产品从源头到终端都经过严格的品质把控。王旭建议,要坚持场景牵引与问题导向,瞄定产业消费双升级趋势,强化供需适配,有效畅通“技术—场景—产业”循环,加快培育一批优质服务商和先进适用、成熟易用解决方案。推动更深层次变革近年来,轻工业数字化转型迈出坚实步伐。规上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逐年提升,家电制造、乳制品制造等部分细分行业龙头企业智能工厂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居民消费升级步伐加快,定制化、场景化需求不断增多,推动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升级。预制化食品、智能家居、智慧养老等新赛道涌现,对柔性设计、智能制造、智慧功能及可追溯性等提出更高要求。“数字化转型将带动模式创新、流程再造以及效能提升,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优化供给水平、打造知名品牌,为轻工行业巩固传统优势、培育新兴动力提供重要结合点和动力源泉。”王旭说。《实施方案》提出,到2030年,规模以上企业普遍实施数字化改造,形成“智改数转网联”数字生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显著提升。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司长何亚琼表示,轻工行业企业要积极落实《实施方案》,主动适应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新形势,赋能产业发展新模式、新业态,夯实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技术基础。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党委书记、会长张崇和介绍,中国轻工联将引导轻工行业企业,深入实施质量强国战略,运用数智技术强化质量管理,完善全生命周期追溯体系,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以卓越品质赢得市场信赖。持续开展优秀质量管理小组、质量信得过班组和优秀质量管理者遴选,推广数字化转型标杆案例,推动行业提“智”增效。《实施方案》聚焦轻工业高端化、智能化和绿色化的中长期发展目标,部署开展“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引导轻工业实现更深层次产业变革。“要坚持融合发展与安全可控。”许靖建议,推动轻工业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转型,要加快先进技术装备规模化应用,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大中小企业协同转型,提升产品本质安全水平。
2025年04月17日
0 次
0 次
锂材料价格走势分析:供需博弈下的高位震荡
2025年5月20日炼焦煤市场价格动态与产业链传导效应
硅晶圆价格走势分析:供需宽松与政策博弈下的低位徘徊
2025年5月14日煤炭原材料价格分析:供需宽松持续,价格承压下行
2025年5月20日陶瓷砖市场价格分化与绿色制造转型
2025年5月20日涂料市场价格动态与环保升级趋势
2025 中国制造业十大趋势全景透视
2025年中国五金金属市场及国际市场前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