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文单位: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
发布地区:四川省/达州市
发布日期:2025-07-18
川经信新兴〔2025〕134号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大力提振消费有关决策部署,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及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分级打造中国消费名品方阵的通知》(工信厅消费函〔2024〕369号)等文件精神,现就增强优质产品生产供给能力提振消费需求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和高品质生活追求为目标,不断夯实扩大内需战略供给基础,坚持以高质量供给创造有效需求,推动消费品工业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全面提升四川消费品工业品种引领力、品质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在智能终端、体育用品、绿色食品、新型装备等领域培育一批消费名品和龙头企业,助力建设成渝地区世界级特色消费品先进制造业集群和全国优质消费品供给高地。
到2027年,优质消费品供给能力持续提升,打造20个省级消费品领域“天府名品”和200家省级“三品”标杆,创建15个“中国消费名品”,培育5个国家级传统优势食品产区和地方特色食品产业,力争全省规模以上消费品企业营业收入达到1.2万亿元。
二、主要内容
(一)创新智能产品供给,引领和提振新型消费需求。加强计算终端芯片、分布式操作系统等核心技术攻关,构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重点发展超高清智能电视、激光投影设备、智能音箱等视听终端。推进超轻薄折叠笔电、平板、手机及高性能主机研发制造。深度融合AIoT(人工智能物联网)技术打造智能家居中枢平台,加快电视、冰箱、空调等家居家电智能化升级,打造新型智能家居产品。同步布局骨传导耳机、智能手表及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设备等穿戴产品,形成“核心部件—智能终端—场景生态”创新链条,推动消费电子产业向高端化、场景化、智能化演进。
(二)扩大绿色产品供给,引领和提振低碳消费需求。着力构建从原材料绿色开采、建材低碳制造到绿色建筑应用、回收再利用的全生命周期循环体系,培育绿色认证产品矩阵。重点应用超高强度与耐久性混凝土、预制管廊管道材料、装配式部品部件、装配式装修材料、健康装饰材料、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材料、高性能保温材料、新型石材、生物质竹基建材、数字家庭组件等绿色建材产品。支持电动自行车、自行车、平衡车、电动滑板车等生产企业对标先进标准、优化产品设计、加强质量管控,提供更安全可靠的低碳出行产品。发挥竹浆产能优势,发展可降解袋、竹质包装材料、耐用类竹质餐饮器具、“以竹代塑”产品、竹家具产品(含原竹家具、竹藤家具、竹木结合家具等)、竹工艺文创产品等绿色生活用品,构建多领域协同的绿色产品供给体系。
(三)增强健康产品供给,引领和提振功能消费需求。围绕优质特色农产品资源,开发低糖低油烘焙糖果、特色休闲肉制品、多口味复合佐料、特色小吃、方便川菜料理包等健康食品矩阵。以专业化、场景化、分龄化为导向,研发运动童装、幼童学步鞋、恒温抗菌睡袋、护脊书包、孕妇防辐射服等精准适配母婴群体的用品,以及多功能保健按摩椅、智能感应卫浴器具等覆盖“一老一小”需求的适老化与儿童专用产品。重点研发康复理疗器械、外骨骼机器人、手术机器人等智能化康养设备。聚焦功能成分提取与健康饮品创新,开发茶多酚、茶多糖、茶氨酸等功能性产品,创新柑橘、柠檬、猕猴桃等鲜果深加工饮品。大力发展生殖辅助、优生优育诊断、孕产期保健等妇幼健康产品,以及具有增强免疫、肠道调理、促进生长、改善睡眠等特定功效的医药保健和药食同源类大健康产品,构建全生命周期功能型健康产品体系。
(四)优化数字产品供给,引领和提振信息消费需求。聚焦软件与动漫产业优势,加速布局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生态,重点发展大模型应用、AI内容生成工具等创新产品,同步推进头部电子竞技、网络游戏、数字电影IP(知识产权)的研发与商业化。强化“VR+”技术赋能,依托内容制作与分发平台建设,提升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混合现实等沉浸式技术成熟度,靶向发力智能头显、交互设备等高性能数字设备产品,构建“内容+硬件+场景”协同的信息消费新生态。
(五)增强高端产品供给,引领和提振品质消费需求。紧扣市场需求,推动整车企业持续迭代新能源汽车产品与服务,引导企业加快转型升级和开发合作,引进生产更多适销对路的新能源汽车产品。以场景需求为导向,开发特种作业、农业植保、物流配送、康养护理等领域的服务机器人产品。聚焦核心零部件升级,提升显示面板、智能传感器、电子部件、光电设备、PCB(印制电路板)主板等关键组件供给能力,打造脑机接口、卷曲屏手机等高端电子产品。加快推进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适航认证,探索在城市及短途通勤、物流配送、观光旅游、应急救援等场景的应用,加快建设无人机等低空产品产业集群。
(六)拓展潮锐产品供给,引领和提振个性消费需求。以功能化、高端化、时尚化为导向,推动高性能纤维、印染、纺织等细分领域补链强链,重点开发品牌服饰、国潮服装、功能性纺织品、高档家纺等时尚产品矩阵。推动消费品企业搭建用户需求直连渠道,通过大规模、多品种、柔性化制造模式,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发展定制服装、家具、工艺品、箱包美妆及3D打印产品等定制产品,推出年轻化、国际化白酒新品,拓展威士忌、果露酒、精酿啤酒等新酒饮品类。引导企业研发生产具有四川特色的文旅纪念品、文博衍生品,打造“实用功能+艺术美学”融合的国货“潮品”。鼓励企业围绕运动场景创新,开发功能性运动鞋服、定制化运动护具、智能健身器材、抗菌防锈器械及功能性帐篷、天幕、户外服饰、可穿戴设备等多元化运动户外用品,构建“技术创新—个性定制—文化赋能—场景落地”的新潮消费生态。
三、实施路径
(一)加大产品创新开发力度。培育建设消费品领域制造业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和工业设计中心,推动消费品工业与数字技术、生物科技、绿色能源等跨界融合,加快材料技术突破,将美学、功能与用户体验结合,加强创新产品的开发力度。以创造新需求为导向,加快产出一批引领支撑新型消费供给的创新产品。举办服务机器人、低空飞行器、潮流服装、家用电器等行业创新大赛,挖掘推广消费品工业创新技术和潜力产品。
(二)大力发展首发经济。分领域举办“四川造”创新产品发布会,发布四川消费新品目录,持续推广新上市消费新品。对持续推出创新产品的创新平台、企业给予重点支持。支持消费品工业企业利用社交媒体和电商平台进行新品预热与直播带货,扩大影响力,利用好各类展会活动开展首展、首秀,发布创新产品。
(三)加快传统产品提质焕新。全面实施制造业“智改数转”和设备更新行动,增强“四川造”优质转型服务产品和“小快轻准”解决方案供给,推动传统设备更新、工艺革新、产品焕新。支持产业链链主企业牵头建设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带动产业链和集群内中小企业云化改造和数字化协同,实现从原料采购到终端零售的全链条数据贯通。依托产业转移大会等平台,引进消费品工业领域龙头企业、先进技术落户四川,提升产业竞争力。鼓励企业积极参与消费品领域高水平标准制定,强化标准实施效果评估。
(四)打造“四川造”产品矩阵。聚焦市场需求和消费趋势,分领域编制消费新品培育路线图。围绕地理标志、非遗技艺、民俗符号和独有资源,推动地域文化与特色产业有机结合,培育区域特色产品。加快产品开发与消费需求结合,推动模块化设计和柔性制造,提升技术创新与市场敏捷响应能力,打造创新潮流新品。推动企业加强工艺升级和品牌建设,培育品牌高端消费精品。引导企业加快对标达标贯标,加强质量管理和严格品控,打造美誉优质产品。实施消费品工业中小企业“育苗壮干”梯度培育,孵化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小巨人”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引导重点企业打造和培育自主品牌。实施品牌影响力提升行动。依托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和精品路线,支持创新开发文化产品,培育新时代消费品产业名片。
(五)加强“制造+服务”融合带动。面向智能家居、纺织服装、特色食品、智慧医药等重点行业,培育基于消费数据的用户参与设计、智能仿真测款、柔性制造、共享制造、个性化定制等新模式。组织工业设计、营销推广等各类大赛活动,开展定制化生产重点企业培育,加强现代设计与传统文化有机融合,推动面向市场的供应链管理能力提升,增强产品市场反应和推广能力。支持智能终端、信息产品、汽车等围绕产品全周期管理,提升系统升级、内容更新、后市场等增值服务能力。
(六)场景牵引规模化应用。支持消费新场景探索与应用、新模式创新与实践,研究制定工业领域创新场景实施方案,打造制造业共享场景、示范场景、特色场景,加速场景驱动技术创新和赋能产业升级和新品推广。推动建设信息消费体验中心。应用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AR/VR等技术,构建无人零售、虚拟客服、虚拟试衣等购物新场景。开放智慧城市、社区、园区、景区等场景,推动人工智能产品、机器人、无人机等新产品应用。鼓励企业加快推进智慧商店建设,打造沉浸式、体验式、互动式消费场景。推进面向数字家庭、智能汽车、休闲户外等新型产品的场景化应用。针对“一老一小”、年轻消费群体等特定群体开发适销对路的消费产品及产品服务,推动康养、辅助产品进医院、养老院、社区。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部门联动形成工作合力。经信、发改、商务、科技、市场监管、经济合作等部门加强协同,加大支持力度。建立消费领域创新产品研发“绿色通道”,缩短新产品上市审批周期。建立消费品以旧换新支持机制,根据政策要求将“四川造”汽车、家电、数码、家装厨卫、电动自行车等领域优质产品纳入消费品“以旧换新”补贴范围目录。在公共服务领域推动“四川造”消费产品先用先试,市场化迭代升级。定期研究优质产品供给面临的新形势和新机遇,及时协调解决新产品研发、检测、应用、推广等阶段存在的新困难、新问题。
(二)整合优化政策发挥叠加效应。围绕智能网联汽车、机器人等热点消费领域,实施企业找技术、成果找市场“双向揭榜挂帅”,突破产业急需的关键核心技术,培育一批标志性创新产品。发挥政府产业引导基金、“天府制惠贷”、“天府园保贷”效用,引导金融资本、银行信贷等更多社会资本支持优质产品供给重点领域。开展消费品工业“三品”标杆认定。对入围“中国消费名品”企业的创新和产业化项目给予重点支持。
(三)推动多元营销拓展市场。对标新消费需求,加快提升消费品工业供需适配。推动企业参加消费品领域展览展销等产销对接活动。搭建常态化线上线下对接平台,组织生产企业加强与各类电商平台协同联动,设立“四川造”产品专区,扩展市场触及面。支持企业建立消费端和生产端数据链路,利用人工智能等技术分析流行趋势、挖掘消费需求,以消费数据驱动产品研发设计与功能创新。
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 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四川省科学技术厅 四川省财政厅
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四川省农业农村厅
四川省商务厅 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四川省体育局 四川省经济合作局
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
2025年7月9日
四川省财政厅 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 四川省科技厅 人民银行四川省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四川监管局 关于落实进一步推动经济运行回升向好的财政金融政策有关事项的通知
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 四川省科学技术厅 四川省财政厅 关于印发《支持低空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川发改基础〔2025〕177号)
商务部等4部门办公厅关于做好2025年家电以旧换新工作的通知
关于印发《四川省2025年加力扩围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措施》的通知
国家发展改革委 国家数据局关于建立 公共数据资源授权运营价格形成机制的通知
四川省财政厅 四川省农业农村厅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四川监管局 关于调整三大主粮保险费率和补贴比例的通知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
关于进一步扩大政府采购支持绿色建材 促进建筑品质提升政策实施范围的通知